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探讨

2009-07-14陈胜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基因工程原文逻辑

大家知道,高考必考说明文。而要考说明文,无论命题者考三个还是四个选择题,那最后一个选择题一定是推断性选择题。要么是“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要么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不管怎么要求,这个题目在说明文题目中是比较难做的题目,也是考生感到最头疼的题目,当然也就常常选错,造成丢分,实在可惜。针对这个实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教给学生认识这个题目

1这个题目的命题依据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其原句子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这个题目的宗旨是考查考生对原文的理解和认识。

3这个题目的目的是考查考生的推断和想象能力,即由此及彼推而广之的思维水平。

二教给学生认识这个题目的设误方法

1以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北卷)中的这个题目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跟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这个题目的A项,由“湿地资源丰富”是不能推断出“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这个结论的。因此,这个选项的设误方法是强加因果,而造成强加因果的原因是条件不充分,因为“人均占有量也很高”的条件不仅仅是“湿地资源丰富”。

B项,原文提到人们“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这种现象。由此推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这就与文中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相悖。该选项对原文中部分信息作了片面的理解,从而推断出了一种错误的发展趋势或结果。因此,该项的设误方法是牵强附会,也可认为是结论错误或主观臆断。

C项,“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的,而不是保持作为鸟类或鱼类的栖息地的自然湿地资源“原型”的。因此,C项的设误方法是偷换概念。

故,该题正确答案应为D。

2据此,并结合其他试题,我总结出这个推断题的设误方法有:主观臆断、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文外信息)。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夸大(或缩小)事实等等。

三,教给学生解决这个题目的正确方法

1以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中的这个题目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见,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题目答案是B项。该项中“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不是后句“因为该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的必然结果,因为原文是“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不是“海洋开发”与“保护环境”矛盾不矛盾的问题,因此,该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A、C、D三项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分析从略。

2以《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B卷)》为例强化认识。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

B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不能划等号,是因为基因工程食物与传统杂交食物没有实验等同性。

C按生物自生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传统农业生物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

D地球上的环境净土正在遭到污染,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该题答案是C(分析从略)。A项,文中说“有人认为”,显然不是“已被广泛确认”,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B项,原文是“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所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①后一句意思即可理解为“具有一定的等同性”,可知选项说“没有等同性”是错误的。⑦从“而过去……”可知,前后两句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所以选项中“是因为”就给这个选项强加了因果。

D项,原文是“天然生物基因库”而不是“环境净土”,偷换了概念。

3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①首先确认各选项是什么推断逻辑(或什么关系)。

一般地说,大致有三种推断逻辑:因果(有时会倒装)、条件、假设。

即:要么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它包括原因和结果两个要素。

要么条件关系,一般是“只有……,才……”,它包括条件和结论两个要素。

要么假设关系,一般是“如果……,那么……”,它包括假设的条件和结论两个要素。

其他逻辑少见。

②教给学生找错的方法。

比如前文黄冈中学试题的这个题目,它的A项是条件关系。其条件没错,错在后句结论上。它的B项是因果关系,错在后句“因为”上,把并列关系的句子说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推理逻辑上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D项是条件关系,错在“环境净土”应为“天然生物基因库”,条件中偷换了概念。

2009年的那个题的B项也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它的A项属因果关系。C项也属因果关系。D项属条件关系。

③规律:判断说明文推断题的错误选项的方法是首先判断原因(条件、假设条件),其次判断结果(结论),最后判断各选项的推理逻辑是否有误,任何一方面出错,这个选项就是错误选项。换句话说,这个选项如果是错误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它要么原因(条件)错,要么结果(结论)错,要么句问关系(推理逻辑)错。

④进一步升华这种规律。

如果我们把这个推断题的原因、条件用A表示,其结果、结论用B表示,句间关系为推理逻辑,那么,判断这个题的错误选项的方法即可概括为,要么A错,要么B错,要么推理逻辑错。

因此,我教给学生,面对这个题目你要“先看A、再看B,最后还要看逻辑!”

陈胜林,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本文编校;老猛

猜你喜欢

基因工程原文逻辑
逻辑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