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廉政公署肃贪历程
2009-07-13香港廉政公署
坊间常以“到廉署喝咖啡”来形容受到廉政公署调查,起因是早年在廉政公署工作的外籍调查员习惯问受查人士要不要“喝咖啡”。久而久之,在廉政公署“喝咖啡”便带有一种特殊意义。
截至今年,廉政公署已为香港市民服务了35年。2008年,国际监察贪污组织透明国际对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廉洁状况进行调查,香港位列第12名,与不少先进国家排名相当。2005年中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香港廉政公署被委任为指定机关,协助其他缔约国制订与推行防贪措施。面对金融危机下贪污罪行跨境化等状况,廉政公署竭力在不同领域加强反贪效能,继续维持香港“廉洁之都”的美誉。告别“贪污巴士”年代
上世纪二战以后,大量移民的涌入致使香港人口激增,到六七十年代,社会资源分配已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为了得到紧缺的公共服务,以行贿手段“买方便”成为家常便饭。亲人住医院,必须“打赏”医院人员,否则毛毯开水免谈。家里不幸发生火灾,要准备“茶钱给消防人员,否则救火喉不会为你开动。到街上摆卖杂货,务必要预留“保护费”给警务人员,否则难以“生存”。当时有人比喻说,大家千万不要抵抗贪污者,否则就如同站在一辆全速行驶的巴士前面,难逃被撞倒碾过的命运。很多人索性登上“巴士”,同流合污。
这辆“贪污巴士”几乎一直通行无阻,直至1973年6月,总警司葛柏在被警队辖的检举贪污组调查期间,竞成功潜返英国,压抑已久的民愤瞬间如山洪暴发,市民纷纷上街抗议,“反贪污捉葛柏”的呼声不绝。香港政府迅速任命一名大法官就贪污问题进行独立调查,调查报告直指当时的反贪架构失效,主张成立独立的组织专责打击贪污。于是,1974年2月15日,廉政公署正式诞生。
廉政公署成立后,立即将葛柏引渡回香港接受法律制裁,又在几年间粉碎多个潜藏在政府部门内的贪污集团。市民们亲眼看到贪官被捕、受审、入狱,不再怀疑政府肃贪的诚意和决心,更以行动向廉政公署投下信任票,廉政公署收到的具名举报由70年代的约30%,逐年递增至近年的70%以上。
“三管齐下”全方位治贪
对贪污分子来说,严刑峻法固然是最强的阻吓。但单靠调查及检控,往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还需要改变社会风气,加强防贪机制,否则转眼间贪污又会死灰复燃。廉政公署独立于公务员架构,直接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负责,其独立性受到基本法保障。自成立以来,廉政公署一直“三管齐下”,全方位治理贪污。其中执行处依法跟进每宗贪污个案,令贪污成为高风险的罪行。防止贪污处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改善制度堵塞漏洞,有效减低贪污发生的机会。社区关系处引导市民认识贪污危害,争取他们支持肃贪工作,促进廉洁的社会文化。
上世纪90年代末,廉政公署揭发多宗“豆腐渣”工程中贪污及诈骗案,全面打击建筑业流弊,成功遏止了行业内的贪污陋习。找出贪污分子之外,廉政公署更协助工务部门改善工程监督制度,在工程合约中加入“诚信条款”,促使承建商承担防贪责任,还协助建筑工程公司加强员工诚信培训,提高防贪意识。有关建造业的贪污举报由2002年的高峰时每年约250宗持续下降至近年约100宗。
执行处:不惧不偏的执法
市民是廉政公署的最佳反贪伙伴,他们可以通过24小时电话热线、来信、传真或亲自向廉政公署举报。执行处首长及处长级人员会联合审议每宗举报,如果确定涉及贪污指控,并有足够资料追查,就会让调查小组跟进。调查人员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可拘捕涉嫌人士,并将他带回廉政公署接受问话。坊间常以“到廉署喝咖啡”来形容受到廉政公署调查,起因是早年在廉政公署工作的外籍调查员,都习惯问受查人士要不要“喝咖啡”。久而久之,在廉政公署“喝咖啡”便带有一种特殊意义。
执行处人员经过抽丝剥茧般的搜证后,将调查结果交给律政司,由其决定是否提出检控。如果案件查无实据,或者证据不足以检控,必须交给由独立人士组成的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审核后方可结案,以确保所有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2007年3月审结一宗涉及上市公司高层及会计师串谋诈骗以使公司获批上市资格的案件,聆讯共219日,是香港史上审讯时间最长的案件之一。调查历时3年,呈堂文件及证物共7700多件,包括4万多页文书,案中的上市公司主席最终被判入狱10年。
廉政公署一向以执法不偏不倚著称,历年来,有不少位高权重的官员及工商巨贾因为贪污被拘捕和起诉。虽然香港公务员整体廉洁奉公,但仍存在个别的害群之马。近年,有一名首长级总工程师受贿百多万元,被廉政公署起诉,最终判处入狱6年。從1974年到2008年,廉政公署共接到101512宗贪污举报,其中立案调查有65318宗,被检控人士有13081人。
防贪处:制作《防贪锦囊》
当政府草拟新政策或计划大型基建工程时,防贪处同时展开工作,将预防措施植入新计划中,以防患于未然。香港在回归前后建造价值1500多亿港元的新机场核心工程,防贪处在该工程筹划阶段,就已经提供了详尽的防贪意见。透明国际出具的考察报告中指出,如此浩大复杂的基建工程能达至“零贪污”的成绩,令人赞叹。
防贪处担当着从“源头治理”贪污的“大旗手”,协助公营机构完善内部制度以防止贪污。过去35年,防贪处为各级政府部门审查不同的工作范畴,包括采购、合约判授、牌照审批及人事管理等,完成2000多项防贪审查研究。防贪处在大部分的政府部门内成立了防贪小组,定期探讨部门各范畴的工作,针对性地建议预防措施。为耐效地推广防贪措施,防贪处为公共机构及多个主要行业锁定重点项目,例如公共采购、外判服务、饮食业和建筑业等,制作了一系列《防贪锦囊》。
社关处:移风易俗
早年香港贪污成风,普通市民即使有怨言也只能接受。近年的民意调查可见,差不多所有市民(99%)表示支持廉政公署的工作,与早年半信半疑的态度,实有天壤之别。社区关系处每年平均举办超过7000项倡廉活动,接触20多万名市民,向各阶层及各行各业宣扬廉洁讯息。
廉政公署还利用电视电台广告等传媒手段宣传廉洁信息,自1975年以来,共制作60多个电视广告。不少重大贪污案件还被拍成电视剧,从1975年推出首辑剧集《静默的革命》后,廉政公署定期推出《廉政行动》剧集,今年9月将播出第13辑。近年,廉政公署在调查一宗涉及贩卖外交护照及洗黑钱的贪污案件中,展开一项代号“鹊桥仙”的行动,期间得知美国海关派出一名乌克兰裔卧底,假扮俄国黑帮,协助侦破一个国际犯罪集团。最后,涉案的三名香港执法人员、澳门赌场经营者及其助手,以及一名非洲塞拉利昂移民官全部落网。其错综复杂的案情被改编为一集《廉政行动》,观众津津乐道。
为配合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社区关系处花尽心思设计多元化的倡廉活动,例如创作卡通动画《智多多》向幼儿园学童灌输正面价值观,利用互动戏剧向中学生宣扬反贪信息等。今年,廉政公署为年轻人推出重点项目,包括倡廉宣传短片制作比赛及大学生诚信领导计划。
35年的漫长反贪历程中,廉政公署印证了执法、预防和教育并重的全方位肃贪策略的有效性。社会不断转变,犯罪手法愈趋专业化,贪污活动跨越疆界,肃贪工作每天都在面对新的挑战。要延续诚信文化,巩固廉洁社会,继续有效控制贪污,任何反贪机构都不能“独善其身”。除了加强自身的反贪能力,必须积极与国际社会共享经验,并肩作战,方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