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
2009-07-13
A1型选择题答题说明:每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哮喘的命名首见于
A《小儿药证直诀》
B《内经》
c《小儿病源方论》
D《丹溪心法》
E《幼科发挥》
解题思路D哮喘的命名首见于《丹溪心法》。
命题规律考查“小儿哮喘”。重点掌握。
2、急性心包炎早期具有诊断价值的体征是
A血压下降,脉压减小
B奇脉
c心包摩擦音
D深大呼吸
E水冲脉
解题思路c急性心包炎是心包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早期表现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炎症反应,出现含有纤维蛋白沉积和多核白细胞聚集组成的黏稠液体,称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随病程进展,渗出液增加,以后出现量多少不等的心包积液,后期可完全吸收,亦可能机化或钙化发展成为缩窄性心包炎(根据病因不同而异)。因此早期的主要症状是胸痛,主要体征是心包摩擦音,而到以后因大量心包积液出现而发生呼吸困难和心包积液的体征,心包摩擦音则消失。
命题规律强考查“心包摩擦音的临床意义”。必须掌握。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肺下界叩诊的恰当叙述
A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
B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上第6肋间
c平静呼吸时位于肩胛下角线上第10肋间
D平静呼吸时位于腋中线上第8肋间
E体型和发育情况不同,肺下界位置无差异
解题思路E正常人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即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上第6肋问,腋中线上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上第10肋间。但在生理情况下,即体型和发育情况不同,肺下界可有改变,如瘦长体型者的肺下界可低1肋;妊娠末期,两侧肺下界上升。
命题规律考查“肺下界检查法”。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病理情况下,两侧肺下界下降,常见于肺气肿:两侧肺下界上升,常见于腹内压升高,如高度腹水、气腹、鼓肠及巨大腹腔肿瘤;一侧肺下界上升,见于同侧肺不张、胸腔积液、肝或脾大、膈下脓肿等。
4、自肺开始叩诊肝脏相对浊音界时其叩诊音应是
A由清音转为实音
B由浊音转为实音
c由清音转为鼓音
D由过清音转为实音
E由清音转为浊音
解题思路E自上而下叩诊肝脏时,是自肺组织、肺组织与肝重叠到肝组织,其叩诊音分别是清音、浊音、实音。
命题规律考查“肝脏的叩诊”。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自肺开始叩诊肝脏相对浊音界时其叩诊音应是由清音转为浊音,其余各项均是错误的。
5、关于直肠指诊下列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可适用于诊断直肠疾病
B不适用于诊断妇科疾病
c可适用于诊断肛门疾病
D可适用于诊断前列腺疾病
E可适用于诊断髂窝脓肿
解题思路B对肛门和直肠的触诊检查通常称为直肠指诊或肛诊。方法简便易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仅能诊断肛门、直肠的疾病,对盆腔的其他疾病如阑尾炎、髂窝脓肿、前列腺和精囊病变、子宫及输卵管的病变等,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命题规律考查“直肠指诊的适应证”。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关于直肠指诊不适用于诊断妇科疾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复合觉
A两点辨别觉
B皮肤定位觉
c体表图形觉
D触觉
E实体辨别觉
解题思路D复合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包括皮肤定位觉(异常见于皮质病变)、两点辨别觉(异常见于额叶疾患)、体表图形觉(异常见于丘脑水平以上病变)、实体辨别觉(异常见于皮质病变)。
命题规律考查“复合觉”。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触觉与痛、温度觉属于浅感觉。
7、关于干哕音特点的阐述,下列不恰当的是
A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带乐音的呼吸附加音
B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闻及
C音调较高
D部位不易变,较恒定
E吸气与呼气均可闻及,但以呼气时明显
解题思路D干啰音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带乐音性的呼吸附加音;音调较高(仅鼾音的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闻及,以呼气时为明显;干哕音的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改变,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闻及。
命题规律考查“干哕音的特点”。必须掌握。
8、下列除哪顷外均可出现异常Q波
A心肌梗死
B右心室肥大
c肺梗死
D心肌病
E预激综合征
解题思路B异常Q波是指时间>0.04秒,或伴振幅>同导联R波的1/4,常见于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肌病、预激综合征、肺梗死。
命题规律考查“心电图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异常Q波不会见于右心室肥大。
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哮喘
B荨麻疹
c伤寒
D湿疹
E血吸虫病
解题思路c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某些传染病(伤寒)的极期,而其余四种疾病均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疾病。
命题规律考查“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重点掌握。
10、在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粒/红比值正常可见于哪种病变
A多发性骨髓瘤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溶血性贫血
D急性化脓菌感染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解题思路A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粒/红比值正常可见于以下情况: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红两系细胞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命题规律考查“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必须掌握。
11、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免疫球蛋白测定
B抗核抗体
c玫瑰花环试验
D总补体溶血活力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解题思路B SLE患者未经治疗前,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可达96%,核荧光图形呈膜型或滴度达1:160以上者对SLE有确诊价值,抗双股DNA抗体阳性为SLE活动性的标志。
命题规律考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意义”。必须掌握。
12、下列关于心房颤动的叙述哪项不恰当
A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B听诊能发现的心律失常
c心律绝对不规则
D心率少于脉率
E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解题思路D心房颤动是很常见的听诊能发现的心律失常,特点是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多于脉率(因为有脉短细),而不是心率少于脉率,常见原因是二尖瓣狭窄。
命题规律考查“心房颤动的体征和病因”。必须掌握。
13、下列对胸痛的描述哪项是不恰当的
A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疼痛
B纵隔肿瘤可有胸部闷痛
c食管炎为烧灼样疼痛
D心绞痛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E肺癌为发作性绞痛
解题思路E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疼痛;纵隔肿瘤、原发性肺癌可有胸部闷痛,因此肺癌不是发作性绞痛;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食管炎、膈疝常呈烧灼样疼痛;干性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夹层动脉瘤呈撕裂样疼痛。
命题规律考查“胸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不同疾病的胸痛性质亦异。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谵妄表现
A躁动不安
B意识模糊
C幻视、幻听
D定向力丧失
E嗜睡
解题思路E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躁动不安、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语言杂乱,而不会表现嗜睡。
命题规律考查“谵妄的表现”。一般掌握。
15、黄疸伴胆囊肿大不会见于
A胰头癌
B胆总管结石
C急性肝炎
D壶腹癌
E胆囊结石
解题思路c黄疸伴胆囊肿大提示胆总管有梗阻,可见于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癌,亦可见于胆囊结石。
命题规律考查“黄疸伴胆囊肿大的疾病”。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急性肝炎只有黄疸,不会有胆囊肿大,因为它是由肝内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疽。
16、可根据以下哪一项指标判断营养状况
A皮下脂肪
B意识状态
c关节畸形
D瞳孔大小
E智力
解题思路A营养状态应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等情况,结合年龄、身高和体重进行综合判断。
命题规律考查“判断营养状态的指标”。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其余各项均与营养状况无关。
17、临床上检查意识状态的方法一般多用
A问诊
B触诊
C听诊
D叩诊
E嗅诊
解题思路A检查意识状态,临床上一般通过问诊来了解其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同时还可做痛觉试验、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命题规律考查“意识状态检查法”。必须掌握。
18、强迫体位不包括
A意识丧失的病人
B强迫蹲位
c辗转体位
D强迫停立位
E角弓反张位
解题思路A强迫体位是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临床常见:①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等;②强迫俯卧位,见于脊柱疾病;③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多卧向患侧;④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⑤强迫蹲位,见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⑥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⑦辗转体位,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肾绞痛等;⑧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而意识丧失的病人已无知觉,不知道任何痛苦,所以也就不会采取任何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仅见于意识清楚的病人。
命题规律考查“强迫体位”。重点掌握。
19、无症状柏油便表示消化道出血量约每日
A40 ml
B20 ml
C60 ml
D80 ml
E100 m1
解题思路c消化道每日出血量6 ml(50~100 m1)则出现无症状柏油便。出血>1Oml则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
命题规律考查“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必须掌握。
20、触诊胸部皮下气肿的部位,可出现
A反跳痛
B摩擦感
c握雪感
D压痛
E揉面感
解题思路C触诊胸部皮下气肿的部位可出现握雪感。
命题规律考查“皮下气肿的体征”。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摩擦感出现于胸膜病变,皮下气肿部位一般无压痛,而反跳痛见于各种原因的腹膜炎,揉面感出现于结核性腹膜炎。
2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采录“主诉”所要求的内容
A一般不超过20个字
B主诉是迫使病人就医的最主要的症状
c确切的主诉常可作为诊断的向导
D主诉的记录,尽量使用诊断术语
E症状不突出者,可把就医的主要目的作为主诉
解题思路D主诉应记录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及其发生的时间。其原因通常为患者自诉的主要(或最痛苦)症状及其性质,因此,不能是“尽量使用诊断性术语”。
命题规律考查“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必须掌握。
22、诊断二尖瓣狭窄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
Ax线胸片
B超声心动图
c放射性核素检查
D心电图
E心导管检查
解题思路B题中的五种辅助检查对诊断二尖瓣狭窄均有一定意义,而超声心动图最有意义,可出现城墙样改变,并测出二尖瓣的狭窄程度,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异性改变。
命题规律考查“诊断二尖瓣狭窄的辅助检查”。重点掌握。
23、下述疾病中气管移向患侧的为
A肺实变
B肺气肿
c气胸
D胸腔积液
E胸膜粘连
解题思路E当胸膜粘连时气管拉向患侧。
命题规律考查“气管移位”。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肺实变和肺气肿均不影响气管位置,而胸腔积液和气胸则将气管推向健侧。
24、下列哪项不是深反射检查
A膝腱反射检查
B肱二头肌反射检查
c提睾反射检查
D跟腱反射检查
E桡骨骨膜反射检查
解题思路c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为浅反射。提睾反射检查时,刺激股内侧上方皮肤。而肱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及膝腱反射均需通过刺激肌腱或骨膜,并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属于深反射。
命题规律考查“神经反射检查”。必须掌握。
2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见于
A急性脑血管疾病
B癔症
c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D急性感染所致的毒血症
E左心功能不全
解题思路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是:①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降低;②仰卧位肺活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多,肺瘀血加重。它是心源性呼吸困难。
命题规律考查“呼吸困难的病因”。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急性脑血管疾病影响呼吸中枢,常出现呼吸节律异常:急性感染时,由于体温升高和毒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增加;癔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吸浅表而频数i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知识拓展呼吸频率变化、呼吸深度变化及呼吸节律变化。
1,呼吸频率变化
正常呼吸频率:成人静息状
态下,呼吸频率16—18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约为1:4。
2,呼吸深度变化
3,呼吸节律变化及临床意义:①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其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继而出现一段呼吸暂停。这种周期性呼吸变化为潮式呼吸,每一周期长达O.5~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这种呼吸节律变化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可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升高、巴比妥中毒等。⑦间停呼吸:又称Blots呼吸。特点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然后又开始呼吸,这种呼吸节律为问停呼吸,其临床意义同潮武呼吸,但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程度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③抑制性呼吸:由于吸气时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的受到抑制,常见于胸膜炎,肋骨骨折等。④叹息样呼吸: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等。
26、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最可能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狼疮性肾炎
E肾盂肾炎
解题思路E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当管型内含有细胞或细胞碎片,而且含量>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若细胞类型为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命题规律考查“尿自细胞管型”。重点掌握。
错误陷阱其余各项均不是肾实质感染。
27、非流行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患者
B带菌者
c隐性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E带菌动物
解题思路B带菌者和患者都可为流脑的传染源,但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命题规律考查“流脑的传染源”。必须掌握。
28、有关医院感染的概念,不正确的是
A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出院之后的感染有可能是医院感染
c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D由于诊疗所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解题思路E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①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在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住院时起超过该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命题规律考查“医院感染的概念”。重点掌握。
29、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A潜在性感染
B健康携带者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不典型病例
解题思路c题干给出的内容是典型的隐性感染的特点。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仅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和体征,甚至亦无生化变化,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的感染。
命题规律考查“隐性感染的特点”。重点掌握。
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高峰年龄是
A<6个月
B0.5~2岁
C学龄儿童
D学龄前儿童
E7~14岁
解题思路B流脑以≤5岁儿童尤其是0.5~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命题规律考查“流脑的易感人群”。必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