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的选用及使用非处方药的常见误区
2009-07-13赵正东张树堂
赵正东 张树堂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由于方便、便宜,越来越多的人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老年人用药的机会比年轻人多,其中不少是非处方药。因此,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药疗,对老年人的保健和安享晚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临床医生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非处方药的选用
了解病情、了解药物,明确用药目的先教会患者自我判断患了什么病,病情性质和轻重,明确用药目的。最好还是劝其先到医院就诊,作出诊断,再到药房或药店购药。
正确选用药品用药品种不要过多,尽量少联合用药。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不要主药、辅药、中药、西药一起服。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药或两种药联合使用。
按药品说明书正确用药药品说明书常提醒消费者: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阅读说明书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警告和禁忌证。老年人使用非处方药,需按时、按量正确使用,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遗忘用药。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服药时自行服用双倍剂量。这样容易发生不良后果,甚至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原疾病还重。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虽然非处方药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但是非处方药也有不良反应。首先要记住自己药物过敏史,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少还中、西药合用,要警惕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在用药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同服各药之间有无不良的或有利的相互作用。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如同时饮酒,易致肝、肾毒性。在服用处方药的镇静药或安定剂时,如再用非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则易引起过量而中毒。
避免延误病情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药疗一段时间后(一般3天),如症状未见缓解或减轻,应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使用非处方药的常见误区
不是所有症状、所有疾病都可以自己诊断,自我用药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在内,都有某些不良反应,随便服用存在危险性。
用药不对症某些老年患者凭着自我感觉或个别体征,自我判断是“老毛病”,便习惯性选用过去曾用药物。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或者效果不佳。①“老毛病”复发,但其诱发因素并非相同,一般非专业人员难以准确判断。某些症状、体征并非完全一致或者病情已经发生变化,原来所用药物难以奏效。②反复使用某种药,导致耐药性产生,使用同样剂量而效果不佳。③同时有其他疾病存在,或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使体内情况发生变化。④对药物的作用原理和毒性不了解,某种药物长期使用,不良反应逐渐增强,而产生药源性疾病,并可导致病情恶化。
随意增减药物用量有些患者不能按时、按量服药,忘服、漏服、乱服现象时有发生。如夜盲症患者服用适量维生素A,可起到治疗作用。但如长期大量盲目服用,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引起毛发脱落、皮肤干燥、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维生素A中毒表现。
模仿他人用药有的患者自我判断不正确,只是觉得某些症状与他人相似,就听信和模仿他人用药,忽视了一人会有多种疾病,同一种疾病会有多种症状的事实;即使疾病相同,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诱发因素等;此外,同一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因病、因人科学地使用非处方药物。才能达到疗效。
过分用药一部分医师和患者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采取对症和对因、抗病毒和抗菌多药并用,中西合壁的办法,认为可达到标本并治、防治兼顾。事实上无指征的多药并用,必定会扰乱人体正常防御机能,甚至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有时会导致并发症使病情加重;有时会掩盖病情症状,延误对疾病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机会;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如随意使用退热药,有可能掩盖严重感染性疾病。所以,可用可不用的药物不要用,能用单一药物的就不宜多药并用。
片面追求药效不顾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盲目大量购买和滥用药品,造成对人体不应有的危害。
·为避免上述误区,建议患者应多向医师和药师咨询,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提倡建立自我保健用药记录卡,详细记录健康状况、所患疾病发展过程、所用药品名称、用法用量以及用药前后变化情况等内容,作为自身保健档案资料。通过不断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物、提高自身保健能力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而对于应诊医师的安全用药也是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