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009-07-13付朝军
[摘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的教育所面临的必然选择,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发展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环境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78-01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是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教育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21世纪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即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学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这种教学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外界信息、知识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将其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教学理论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这两个决定性因素的作用,他们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共同产生协调作用,一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是把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可视网络为教学的工具或媒体。正如传统的教学发生在教室内,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视网络为一个大教室,这个教室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大到能覆盖全球。实际上就是把网络作为教学的工具,把网络作为教学的资源,把网络作为教学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课件有效的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教学信息。教师、学生的双向交互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图像、视听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获得教学信息,同时学生还可以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学生能及时按要求调整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学习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链接就可以获得信息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教学目标的多样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学的地点是自由的,教师是自由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自由的。学生的学习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至于学习的步调、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进度、学习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都由学生自己掌握决定。这就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另外,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都确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实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信息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与一体,集图形、图像、声音与文字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自主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媒体信息的网上教学内容不仅是本校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而且还有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教师、学生均可以从这些课件中,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适合自己教学、学习内容的优秀课件进行教学、学习。
三、信息时代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21世纪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教”要适应学,学习者必须有选择的学、不断的学。“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不应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创新的知识型人才。而应该是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人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主要是由“教变为学”相融合的过程。
四、信息时代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发展的深远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将促使家庭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能适应对未来社会知识更新的进度,更能适应新学科的发展、交互、渗透。它将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取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链接的特性,将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讲授者变为信息的组织、编制者,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老师再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引路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这将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学校将逐步成为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冲破了传统的“围墙的学校”,网络环境教学的开展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信息化的学校,为全民素质教育和终身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2]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9.1.
[3]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111-115.
[4]吴军,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00.6.
[5]苏春景,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电化教育研究》,聊城师范学院教科所,2000.3.
作者简介:
付朝军(1964-),汉族,辽宁省阜新县人,本科学历,辽宁省朝阳职工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