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2009-07-13陈鸿雁
[摘要]为进一步摸清我院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素质,重新修订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对我院07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素质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就业意向鲜明、职业素质欠缺的结论。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意向职业素质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2-01
一、调查研究的实施
1.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范围覆盖了淄博职业学院所设的14个系部的07级4325名大专学生。我们从各系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中按毕业生人数13.9%的比例选取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并以个别访谈为补充。
3.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从职业意向和职业素质二个方面展开,设计了20个封闭式单项选择题。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先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结果筛选题项,调整结构,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率为93.7%,有效率为91.4%,从有效率和回收率看,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就业意识不强,与社会需求仍然脱节。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2%从没有研究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企业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不清楚的学生占42%;对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职业感到茫然的学生占44%。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意识不强,在清纯、听话、考试高分等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的长期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在学校还只是重视考试分数,与社会需求仍然脱节。
(二)就业地域性强,首选外资或大中型企业。在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70%的学生首选城市就业;愿意去县级及以下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的仅占8%。这种职业意向地域性或许与学生的来源有一定的关系。淄博职业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大约有75%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明显的城乡社会经济差异,使他们不愿回乡就业。主张留城市就业的学生中又有52%的学生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突显高职生职业意向的不理性,不能针对个人的专长理性就业。
(三)就业薪酬起点低,主张“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对于将来就业薪的起点,1000元以内的学生占12%;1000~1500元的占78%;1500~2000元的占8%;2000元以上的占2%。这说明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这与淄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是比较相符的,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薪金要求已趋于理性化,能开始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个别访谈结果表明,这些学生接受这样的工资待遇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实际锻炼机会,增加二次就业能力;也有部分学生目的在于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为个人将来创业做准备。
(四)专业对口要求不高,一切以就业为前提。在专业对口方面,78%的学生选择了“可以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在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100%的学生都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面对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走上了务实路线。初次就业,只要能留在城市,待遇可以降低,至于专业对口则不敢奢求,这或许是高职生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启示我们,当下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虽和企业需求有一定的隔阂,但不易划分过细,否则,学生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和专业完全一致的工作岗位。在社会就业环境的压力下,他们主动放弃所学专业,选择相关、相近甚至完全不相干专业就业,一切以就业为前提。
(五)就业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到30%,可见,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了不少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这是一个巨大的观念变化。政府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以此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个别访谈结果表明,高职生创业意向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机械、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创业意向低,设计类、维修类专业的学生创业意向较高,可能与行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高低有关。
(六)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敬业精神。调查显示,当选择了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时,只有23.8%的学生愿意努力适应工作,有高达76.2%的毕业生则准备“跳槽”或继续深造;47.3%的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精神,不愿意在第一线工作。调查单位反映,有的学生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工作就随便走人,给人一种缺乏信誉和敬业的感觉;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向公司索取什么,而不是我能对公司做什么,缺乏主人翁精神;对公司对自己的培养当成自己今后个人发展的资本积累,没有感恩心态;有些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工作“兴奋期”短,很快就开始缺乏工作热情;很多大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情绪,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等等。种种现象,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这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绊脚石,影响了学生的早日成才与成功。
(七)学习意识较弱,职业技能与实际需要有脱节。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学习态度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上较之本科学生都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上课打瞌睡、发短信,课后上网、谈恋爱,学习成了副业,造成理论知识后天不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意识不强,阻碍了其技能和事业发展。而企业对高职生的要求是不但要懂业务,而且要会做业务,精通某项(或多项)专业技术,有熟练的操作技巧,甚至“绝技”。这是职业人才就业、谋生、服务社会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八)沟通能力不强,团队意识淡薄。调查单位反映,80%的高职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积极性,也不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沟通能力欠缺,团队意识淡漠。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都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个人难以独立完成。企业不欢迎没有团队意识的学生,哪怕他的能力很强。公司也不喜欢个性张扬、较为另类的人,他们会给团队带来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给团队造成伤害,最终妨碍了工作的正常进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淄博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融入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鸿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178-179.
[2]胡皓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职教与成教,2008(6):469-470.
[3]张红、李国俊,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取向和职业素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68-170.
作者简介:
陈鸿雁(1972-),女,山东高青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