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研
2009-07-13魏桂良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非测量专业的测量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弊端,亟待改革。从现有教材的内容上,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对工程测量提出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不能反映测绘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状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测量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测量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50-01
测量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严密科学体系的经典学科,又是一门为现代科技更新的新兴学科。测量学是诸多学科和各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各专业对测量学要求不完全一样,致使测量学教学内容难以统一。另一方面,测绘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即将取代传统的理论和方法。面对飞速发展的测绘学科,面对21世纪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面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非测量专业的测量教学同样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和挑战。测量学如何面对各专业的调整进行改革,是测绘界、教育界每一个人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对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研。
一、改革课程名称
测量学是测量学科的总称,包括大地测量、普通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等分支。现在非测绘专业采用的好多教材叫测量学或工程测量。而所开测量学课程的实际内容并非如此,实为普通测量的基本内容和部分工程测量的内容,名称与内容不符。因此,要对课程名称进行改革,使课程的名称与开课专业的内容相符合,如建筑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等。按照开课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和教材体系,更好的完成课程的历史使命。
二、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适应社会对非测量专业高职高专人才能力要求的需要,对于水利、建筑、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行业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测量的目的是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为本专业工作服务,即要具有正确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的能力,具有内业计算和地形图测绘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的能力,具有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对现行教材中的内容应进行改革。
(一)删减部分内容
1.仪器及仪器操作部分。在现行的教材中有关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操作要求的文字及插图所占篇幅较大,其中有些内容可以删除,如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光学读数的棱镜系统部分可以删除,学会读数方法就行了。在经纬仪的光学对中操作中,把垂球对中作为光学对中的辅助操作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将工程中的快捷的方法编入。对于仪器的检验校正部分,要以检验为主,根据《测绘法》中规定要求,可以减少校正内容的讲解。在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的章节中,建议缩减钢尺量距内容的篇幅,以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为主介绍量距工作。
2.误差理论部分。对于非测量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注重的是在测量理论和技术标准指导下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已经制订了测量规范,明确规定了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即限差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作业即可。因此,可以将此部分删除。对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消减方法在仪器的使用操作中讲解更好。
3.计算理论部分。在控制测量部分有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烦琐,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应该以理论使用为目的。如小三角内业计算中的基线闭合差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删除,测角交会定点中的前方交会公式推导过程也可以删除,改成以文字说明计算的基本思路(步骤),直接给出计算公式,说明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达到学生会使用公式的目的即可。
(二)增加新内容
1.仪器方面。增加测距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GPS接收机等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操作方法。电子测量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因此,在仪器方面要以电子测量仪器部分作为主要内容。考虑到一些基层单位仪器设备落后的情况,将光学仪器部分列为辅助内容。
2.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应用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程建筑的速度和精度在提高,而且高技术的含量在增加,施工测量中使用的测量仪器大都是高精度的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就要不断收集新技术新方法,把它纳入到教材中,因此需要增加测距仪、全站仪、GPS在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内容。把最先进的测量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他们来带动测绘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本部门服务,学校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单纯用语言描述而不能让学生很好理解的内容,如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使用操作方法、施工放样等,若将其拍成录像并配以一定的音乐,或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有兴趣,而且直观、易懂,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测量,有的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老师讲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像平原地区的学生,没有见过水库的大坝是什么样子),讲解其放样过程和放样方法,也几乎是“对牛弹琴”,若将建筑物放样测量的整个过程拍成录像加进多媒体课件中,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跨度大、处理难点费力少,传授的信息多,节省学时,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收效大。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测量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除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课堂安排的实验外,一般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2~3周的测量实习。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适度的实习任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在3周实习时间内,安排了测绘200M×200M的1:500(或400M×400M的1:1000)地形图一幅,500M长的线路纵横断面图测绘,圆曲线的测设(建筑工程专业安排房屋放线)。实习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指导老师的统领下,实行组长监督责任制,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要求每位同学按计划完成实习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内容。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严格执行《测量规范》的自觉性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测量技术大比武活动,内容包括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水准测量、高程放样、全站仪测设点位等,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同时测量教学还与学生考证相结合,学校每年两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劳动厅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工程测量工中高级资格证书考试工作。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测量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魏桂良(1959-),男,山东曲阜市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测量课的教学、研究及应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高专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