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竞争优势就有出路
2009-07-13肖新艳
肖新艳
2009年已经过去了5个月,每月10号左右,海关数据的公布都极大地挑战着人们的神经,市场对贸易数据的期待与忐忑,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份。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家太渴望从数据中捕捉到可以燃起希望的线索。从前4个月的数据看,外贸形势有积极变化的痕迹,但前景依旧不容乐观,2009年将注定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
积极变化有迹可循
2009年1~4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99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4.3%。其中出口3374.2亿美元,下降20.5%;进口2619.9亿美元,下降28.7%。整体来看,进出口仍在低位运行,外贸形势依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回暖迹象。
从单月数据看,自2008年11月进口与出口同时出现负增长以来,这种态势已经持续了6个月。其中,出口在2月份跌幅最深,达到-25.7%。3月份跌幅有所收窄,但未能持续,4月份又下探至-22.6%。由于资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进口的负增长甚于出口,2、3、4月份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4.1%、25.1%和23.0%。但可以看出,受惠于国内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4月份负增长态势已经开始收窄。
4月份数据显示,外贸形势有积极变化的迹象。首先,当月环比数据全面增长。按工作日平均计算,4月份与3月份环比进出口额增长10.4%,其中出口增长6.9%,进口增长15.1%;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8.3%和16.4%。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5%和14.9%;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环比数据也全面增长,其中对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出口额环比分别增长8.1%、9.9%和10.3%;全国主要省份和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环比均现增长。虽然环比数据剔除了季节及节假日等因素,未必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但是在当前特殊的背景下,其提振信心的意义可以暂时忽略环比数据对现实情况的细微扭曲。其次,4月份,广东省出口276.9亿美元,同比下降16%,小于总体降幅6.6个百分点。作为全国最大的外贸省份,广东外贸的止跌企稳给予了其他省市一个积极的信号。
外部形势复杂严峻
此轮外贸形势的变化是近几年外贸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改革和经济危机等诸多因素台力作用的结果。原本,相关政策的调整是为了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作出的战略抉择。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使政策效果发生了急坠。在当前形势下,对我国外贸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的严重萎缩。从国际组织最新公布的预测数据看,这一态势仍在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下旬对2009年世界经济的预测是负增长1.3%,远远低于其1月份作出的增长0.5%的预期,也低于3月份做作出的下滑0.5%~1%的预期。WTO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只要外需萎缩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外贸发展形势就依然严峻。
经济衰退,贸易量萎缩,“蛋糕变小了”,竞争会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强势抬头。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技术,卫生和安全标准,提高进口关税,频繁地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禁止或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这使得我国出口要保护住原有市场份额困难重重,而要开拓新的市场更是举步维艰。
此次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信用危机和信用衍生品危机,这种信用的修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之前,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是对外贸易面临的除外需下降之外的又一个困难。国际采购商无法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是国际订单和采购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与融资条件恶化伴生的还有贸易风险上升。一些买家不仅付款能力下降,付款周期变长,并通过拖欠、拒收货物、退货以及破产等方式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我国企业身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国际金融体系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不牢固的。IMF预测全球经济的萎缩幅度应于第二季度开始放缓,2010年初将开始逐渐复苏;但是2010年1.9%的预期经济增幅可能表明复苏仍将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
国内经济曲线上行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坚实,为了刺激经济和稳定出口,国家全面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成为贯穿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一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国内需求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逐月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攀升;市场信心提振,经济活跃程度提高。
4月份,我国C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3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9.6%,全国发电量同比下降3.55%,较3月份发电量有大幅下滑。虽然4月份的数据让之前人们积攒的信心有所下挫,但是考虑到此次经济危机影响的深远程度,国内经济的复苏呈直线上行较为困难,曲线上行可能使回暖的基础更为牢固。
我国外贸优势并未改变
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既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风险,也要对我国外贸发展有坚定的信心。其一,政府有稳定外需的决心。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不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当前形势下,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对保增长意义重大,政府会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其二,外贸企业面临的外贸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6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同时还取消了部分出口商品关税,调整了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积极推进贸易、通关和收汇的便利化。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稳定外贸行业的预期和信心,其积极效果已经开始显现。随着对危机认识地不断深入,国家还会继续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出口,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其三,我国外贸发展的优势并未改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锤炼,我国企业积累并确立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积聚程度较高、上下游配套、研发能力较强和应变能力较好的一批出口产业集群。消费者财富缩水的时候,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其四,企业在危机中的调整应对能力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金融危机迫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许多企业加强了职工培训、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和市场营销,更加重视新产品、新客户和新市场的开发。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长单大单少了,但是小单短单依然有。那些产品适销对路、有一定创新能力、建立了稳定营销网络的企业,依然能拿到足够订单,坚守住市场份额。
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会在第三、四季度或更早时候回稳,可以说我国外贸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或者即将过去。大家对2009年对外贸易发展较乐观的预测是增长速度在10%~-5%之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次经济危机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增长态势,而且必然对长期的经济贸易增长动力和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一些在经济危机后过渡期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值得我们提前关注。如美国超前消费模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国际投资产业和趋势的变化,低碳经济对全球经济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引领作用及其对生产和消费模式产生的变革作用等。政府和企业除了一些近期的政策举措和调整外,在漫长的后过渡期,还应当作出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