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
2009-07-13刘艳红
刘艳红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同期统一时间内以学校为单位。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合各自特点的学生体育活动”。两年过去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如何?师生们对该项活动的评价是什么?日前,记者跟随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实地考察了洛阳市的一些中小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简单地看作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一种手段,而是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造性地提出将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并深化为“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体系,从而拓展了各学科教育教学的时空。如今在洛龙区各个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振奋一整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校长主抓,“大课间是校长的优质课”
洛龙区教育局始终把“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D05年开始了大课间实践的探索。从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大课间的学习,再到辽宁盘锦新兴学校的实地考察,在不断地探索中,他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将大课间课程化,才能够走出大课间总是学生做广播体操的传统误区,才能够提高学生进行锻炼的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2008年9月,洛龙区教育局正式将大课间活动命名为“大课间行为艺术”,并将其排进了课程表,明确提出“大课间是校长的优质课”,要求“由校长亲自主持、召集、编写和负责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评估。体卫站每季度对各学校的大课间进行专项评估,评估结果报教育局并公布:期末由局长或副局长带队到各学校考核,考核结果与校长的任免挂钩”。
洛龙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学科为主,多门学科共同参与的时间性非学科综合性课程(即有固定的教学时间。不属于国家规定的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课程)。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课程的召集人只能是学校主持全面教育教学工作的校长,因为只有校长才能有效地设计、组织、协调、权威性总结好这门课程。你校长如果上不好这个课,还有什么权力去管理、评论其他老师上的各门课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校长们对此一开始多有质疑,甚至抵触。洛阳八中实验初中学校党委书记胡立松说:“最初我们思想上不认可。认为大课间应是体育老师的工作。后来看到大课间在校长的主持下的确带给学生全新的变化,像学生精神焕发、团队意识增强等,对此慢慢理解了。因为‘大课间行为艺术要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就需要学校在人、财、力方方面面紧密配合,而这是体育老师个人所不能驾驭的。”校长主抓大课间制度有效解决了体育运动的持久性问题,保障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高质量开展。而校长们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转变观念,“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成为洛龙区各校推进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
洛龙区“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指令性内容部分,如国家指定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和冬季长跑等;二是指导性内容部分,如洛龙区教育局根据区情指定的跳绳等项目:三是学校创新内容部分。由各学校自主开发,多学科相融的、以活动行为表现形式的项目,如舞狮子,滚铁环,踢毽球,跳竹竿舞、橡皮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
各科每天切出5分钟,精讲课堂更高效
在洛龙区,全区所有学校上下午都开设大课间,全区师生共同参与。自2008年秋季开始,学校从其他学科每节课切出5分钟。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后统一安排大课间、一改以往的25分钟大课间,变为上午大课间40分钟(初中30分钟),下午大课间30分钟。在时间上保证了师生除体育课外每天锻炼一小时。
从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重点学科中每科切出5分钟,变为下午的大课间时间,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锻炼身体时间较之以前增加,学生会不会感到疲惫,无法适应呢?
洛阳四中二(3)班的班主任认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后,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学习氛围也变好了,好多学生都有了“我也要争第一的想法。该校李小小(化名)同学说:“有时在跑完大课间的1200米后,我们几个同学还会比赛看谁先跑到教室,没有感到疲惫和压力,觉得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大课间时间的增加,促使教师向课堂耍效率,精讲后的课堂更受学生的欢迎。该校二(3)班李丽瑾同学告诉记者:“每天课堂上老师都会把重点内容和案例给我们,引导我们学习。我觉得跟以前比,自己有了更多享受和放松的时间。”
学校把每天要上的学科课程切过来5分钟划入“大课间行为艺术”。各学科教师都在“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里设计本学科教学内容的训练点,换一种教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练中玩”“学中玩”“玩中学”,有效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学生家长阎晨元、阎晨宵(双胞胎)的妈妈说:“以前孩子都是坐车或者骑车回家。现在经常参加运动,精力充沛,学习也比以前好了。”
洛龙区经过两年多大课间的实践,学生体质明显得到增强。洛阳四中体育老师许秋丽说:“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耐力得到了提高。特殊体型的孩子(男生)由以往1000米跑5分多钟,到现在1000米跑4分多钟,成绩提高了三四十秒。”而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体育达标情况数据则显示;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学'生体育达标及格率由2006年的96.7%上升为2008年的98.5%,体育达标良好率由2006年的72.63%,上升到了2008年的90%。共青团中央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刁铁民评价说:“如果一些地方的学校能按照这种做法实施的话,那么阳光体育运动三年目标的实现,即‘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在校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等级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向科研要质量,逐渐向品质教育转变
“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以大课间形式为载体,在教学内容上常上常新。为此,以张欣为首的洛龙区教育局局领导班子要求各学科教师开动脑筋,向科研要质量——教师不但要把本学科内容想办法融入到“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中去,各学科之间还要相互融合,使“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不仅能随着体育课的计划来实现自己的进度,还能配合其他学科的进度。
把方方面面的知识尽量融在“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中,这实际上拉大了各学科教学方法的框架,使得洛龙区的大课间课程已超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范畴,在教学上追求更高的境界——课程整合。学科渗透,课程整合,也促使洛龙区的教育向品质教育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以长跑为载体,各校各具特色”的“大课间行为艺术”。如洛龙区龙城双语实验初中的大课间与经典诵读的融合,洛龙区第三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与大课间的融合。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本韵律操palapala舞,洛阳八中实验初中的《笠翁对韵》武术操等都初见成效,广受好评。
在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大课间行为艺术”,积极为大课间贡献智慧:体育教师与音乐教师共同创编校本韵律操palapala舞,美术教师开发了“让地面长出智慧(地砸游戏)”,综合组创编跳绳花样,成立了教师palapah舞表演队。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创新了大课间形式——在眼保健操、广播操后,加上校本韵律操palapala舞(或动感韵律操)。然后是路队行进(冬季长跑),体育教师点评,各班点评(或诵读),自由活动(或玩地面游戏)。一实小校长魏明奎告诉记者:“经过调整后的大课间既有规范统一,又有自由放松:既有体育锻炼,又有学科渗透:既有习惯养成,又有团队教育。老师和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校园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天对地,雨对空,大陆对长空……”操场上,学生们一边背诵着诗歌,一边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地做着相应的武术动作。这是洛阳八中实验初中根据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著作《笠翁对韵》,结合武术中的基本功练习编排出来的《笠翁对韵》武术操。《笠翁对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学生可以在背诵时了解到许多关于语音、修辞的用法。同时,每句诗词都代表一个武术动作,学生在打这套武术操的时候,能够一心二用,开发大脑。
“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由阳光体育运动演变而来,却远远超出了原本只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各项指标而设置的意义本身。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丰富着素质教育的内涵,真正让孩子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尽享快乐。张欣说:“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换了一种学习方法,将各科的学习融合到了一起。大课间不再是单一的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伦理、学科理论、人生理想的‘五理教育。”
责编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