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成一棵树

2009-07-13韩英灵

体育教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课程

韩英灵

1991年9月,22岁的我风华正茂,激情满怀,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分配到沛县初级中学任体育教师、校业余田径队教练员。带着崇高的学科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的为师生涯,伴随着对体育教育的追问,一路走来。

一、体育教学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体育教学固有的特点和体育学科本身的多价值性、多功能性,使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有着独到的作用和意义。体育课绝不仅仅是掐秒表、量强度、测密度,还应该包含知识、技能、情意、心理品质和价值观等多维内涵。带着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多遍研读《学校体育学》和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课程教学论书籍偏理论方面的介绍,而对于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做法介绍很少。在《体育教学》等专业期刊的引领下,我萌生了“教学展示”的想法,也就是上“示范型公开课”,通过公开课来推介自己的做法,验证自己的观点。从教的第二年,为了体现教学是指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互动过程,我首先在教案的书写上体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课上不唯当时体育课惯用的“三段式”结构,而是以学案设计、卡片导学、分层施教、骨干引领的方式设计了一堂初二年级的《跨越式跳高》公开课,向全县教师展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

上世纪的90年代初,我国学校体育已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但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仍然风靡全苏联化的“讲—示—练”模式,这种模式完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在体育课上借鉴推行了文化课的“先学后教”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在分析学情,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先学,教师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分析归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错误,进行针对性地启发、示范、讲解,随后在全县示范课中展示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上世纪90年代末,受毛振明教授《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一书的启发,我尝试着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重新安排体育课的结构。在1999年的徐州市体育优质课评选中,我先讲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要领,将准备活动穿插在基本部分之中进行,打破把准备部分安排在基本部分之前的常规做法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跳远课。

2000年,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2001年9月,国家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统一使用新修订的过渡性大纲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在借鉴了体育课程专家曲宗湖教授“《体育与健康》大课程模式”思路的基础上,我开始思考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是密切联系的,要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我结合实践体验撰写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例谈》一文在《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这一阶段,各种体育教学研究事例五彩纷呈,“课题教学法”是当时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课题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把教师教的目标通过课题的设计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课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凭借着敢于上一节有缺憾但别具自我风格的体育课的勇气,课题教学方法的展示运用,使我在江苏省第二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课余运动训练

从教以来,我一直兼带学校田径队训练工作。1991年,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联合下发《全国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及办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申报工作热火朝天,1997年我任教的沛县初级中学被评为“徐州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用当时季传民校长的话说,这得益于我对田径队的梯队建设和长年不懈的训练。新世纪前后,一线体育教师、教练员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展开的研究达到高潮。我摸索出的适合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则是:“精选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搞杠铃挂帅,用最小的身体付出换取最佳的训练成绩。”并研究推行了“提高小肌肉群协调性的训练方法”和“巧用棒、绳、杠铃发展腰背髋肌群力量二十二法”,因当时正赶上国家教委采取措施,落实两个条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我因此被评为“江苏省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先进个人”和“徐州市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先进个人”。

遵循着建国60年来我国课余训练与竞赛发展的足迹,尽管关于开展学校业余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框架已经建立,但在运动员选材、特长生招生、文化与训练的统筹兼顾、人才的输送渠道等诸方面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办法。

三、体育科研

随着体育课改的深化推进,广大体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各种新思路、新模式。如重庆的快乐体育、岳池的成功体育、湖南的小群体教学法等等,都极大地拓宽了学校体育科研的思考领域,但符合农村学校体育实际和条件的、能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还很少。毛振明博士说:体育中有多种因素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看,用多种角度去把握一个多次发生的现象,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规律”。为了探索适合农村体育教学的规律,我对“共享、反思”的体育集体备课方式和“大班额、小场地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对“目标分层教学法”、“课题教学法”、“主体式单元构建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实施,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特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了学校体育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使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从单纯的生物观向多维健康观、社会观、整体观拓展延伸,学校体育科研面临新的挑战。现阶段的体育教科研应该植根于教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师的教科研也应该富有独特的个性风采——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策略,有自己的套路。体现的是体育学科特点,服务的是体育教学和自身成长。

四、潜心探索

体育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作用众所周知、显而易见,要想让这种作用在现实中得以认可和推广,需要全体体育人把体育作为自己倾其一生的事业去经营、去奉献,而不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去工作。身为教师,要认认真真地备课,一板一眼地上课,绝不能上一节无准备的课或违背体育课的性质把体育课上成放羊课、休闲课。作为教研人员,要从成就他人,成就事业的高度,求真务实地展开工作。我做教研员的五年来,以“让体育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管理为切入口”,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五项工作:一是深入我县162所中小学校摸底调研体育师资和体育课的开设情况,写出了《沛县体育师资与课程开设现状调研汇报》上报教育局党委,为教育局对体育工作的正确决策和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依据;二是将初中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纳入中考,各高中降10%的文化分录取专业考试过关的学生;三是以教育局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沛县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六年规划》,从课程、师资、教学、教研、考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中小学体育发展目标;四是按地理位置划片成立了中小学各五个中心教研组,建立了中小学三个体育学科研训基地,提出基地活动要有主题、有课例、有研讨、有讲座;五是每学期定期举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调研抽测考试,把体育纳入对学校教学成绩评价的范畴。

面对没有具体教学内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如何指导一线教师在操作层面上实施体育新课程?如何研发地方性体育校本课程?如何做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督查评价工作?诸多问题还需要体育人潜心探索且持之以恒。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60年华诞。60年来,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正规课程,反映着国家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要求。60年来,学校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理论和教学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已经经历了七次改革,每一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改革,改革的深度和成果得以充分显现。

今天,我在想,一百年前制定《奏定学堂章程》的先人们,决不会想到他们当时定下的每周两节体操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华诞的今天,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门日臻成熟的学科。当年,人类为了强健自己的身体、检查自己的能力而创新了体育,如今,体育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肢体创造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和人体文化,体育和智育、德育同等重要,体育之于教育举足轻重!

今天,回想我的成长经历,我与体育相伴成长。我再一次想到了树的生长,一棵树的生长离不开土地,而我的土地就是教育教学!那么,我的根已植入体育教育的土壤之中,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再生长!

是一棵树,就不会拒绝生长,而且,那个枝繁叶茂的体育之梦,永远具有诱惑力。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课程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课上的“意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自行车的发明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