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学习与智力培养的关系

2009-07-13余小信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6期
关键词:智力钢琴测量

余小信

一、目前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的研究成果

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对钢琴学习与智力开发的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包含着正面观点,也包含着冷静、怀疑的观点。

1、支持观点

美国的Eric Jensen在《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①中认为音乐增强生物性生存力、有可预测的发展阶段、使认知系统获得加强、使情绪系统受到积极的影响、使感知运动得到发展、使应激反应系统得到强化、使记忆系统得以激活。

书中提到Shaw的研究小组(Graziano,Peterson & Shaw 1999)的实验:29个学生接受钢琴指导与数学视频游戏;29个学生接受基于计算机的英语训练与数学视频游戏;29个学生既没有钢琴指导,也没有数学视频游戏(控制组)。有两个小组接受了事先设计的旨在促进空间技能的数学视频游戏,结果是Shaw设计的旨在促进空间技能的数学视频游戏,使实验组的数学的分数比控制组提高了36%,但是,既参加数学视频游戏又接受钢琴课程的小组成绩比没有接受音乐指导的对照组还要高出15%。在对16个空间问题的回答上,钢琴组的分数显著地高出27%,这反映出发展的神经通路在性质上差异②。本书中虽然没有涉及脑学习机制的基本原理、概念或研究技术和方法,但是集中阐述了艺术教育与脑的学习的关系、在脑的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从促进脑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进行艺术训练与指导、开展艺术教学与评价,带有强烈的教育情感和鲜明的教育主张。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你在艺术的帮助下可以取得很好甚至更好的成就”。

吴岩在《浅议钢琴教育对人脑智能的开发》③一文中,首先从钢琴弹奏时人的左右大脑参与活动产生均衡发展来加以论述;其次从人才学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钢琴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听觉力、记忆力、节奏感、表现力和掌握演奏方法的特殊技能教学……可以启发人脑智能。”本文通过“科学的角度、人才学的角度和对钢琴教学激发人脑智能发展的思考”三方面来进行论述。虽没有实际教学实验以及相关数据来论证,但是基于现代生物学、医学、人体科学来阐述左右大脑的分工,用著名人物都爱好音乐、会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来说明音乐对人的成长发展的作用。

王源在他的文章《学习钢琴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④中阐述了和吴岩相同的观点:左右脑与躯体的神经联系是一种对应联系。指出“学习弹钢琴,是开发人的智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认为弹钢琴的孩子的反应比较敏捷,增强儿童的记忆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能力促进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以上三者的论述都以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钢琴学习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来进行论述。

2、怀疑观点

刘婴奇在《对音乐开发智力有关论说的几点看法》⑤中阐明了他的几个观点:

1、认为“音乐开发智力说的诸多论述中,或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智力概念的内涵,其所指似并无定一,论证中的‘智力针对也欠明确具体”。指出“智力内涵所指和研究中的‘智力针对上的盲目性,必然带来论证的盲目;盲目的论证,是不可能企望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很明显,他认为需要对智力概念做出明确界定;如果智力包含着很多方面或者说包含很多种类的智力(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关系智力等),那么音乐学习对开发智力某种作用是真对其中的那一种而言的。

2、提出在研究音乐学习对智力发展作用时,存在“智力观念上的偏狭性”。认为“于此所表现出的唯理性逻辑思维为偏狭智力观,可以说是音乐启智研究中关于智力认识方面的一个最大误区”。

3、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在论证方面的科学性尚显不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动态系统。一个人智力的形成和发展,关乎生理心理、遗传变异、主观客观等多种变量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具体到某一个体对象,很难笼统地仅仅根据某种推论就断定说某一行为(如学习音乐)会在哪些方面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到其智力发展水平”“至于那些学习音乐与文化课成绩及科学创造存在正相关的调查和举例,作为一种科学立论的论据,也是不甚充分”,指出存在“研究中操作方面的科学性问题”。

刘婴奇的文章中,体现出对音乐学习(从论述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所指是钢琴学习)对智力开发作用保持中立、冷静的态度。

著名的音乐心理学者周海宏先生在1994年对参加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3442名琴童的调查统计中发现,97.5%的家长在“学琴目的”中的“开发智力”填写了十分同意与比较同意,仅有2.5%的家长填写“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没有人不同意。他指出儿童器乐学习的热潮,以及这种热潮的形成是基于多数家长与社会音乐教育界人士,将器乐学习当成一种功能强大、可多方受益、开发智力的工具所致。认为“现有的研究资料尚不足以使人信服地证明,器乐学习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智力水平──器乐学习是否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与研究”。此后,他又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一般学校(非重点小学)中四所小学的二至六年级698名学生再次进行调查并针对数字能力、言语能力、逻辑能力与空间能力四项被公认的智力指标进行测量测试。以《多水平认知能力测量》(Cognitive Abilities Test.Form 4,Multilevel Edition)为测量工具,形成《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⑥。报告指出学琴可以开发智力的说法,在本次研究中没有获得支持。在调查中发现星海杯儿童钢琴比赛获奖者文化课学习成绩都为班级前十名,但又提出不知是因为这些儿童由于学琴才学习好,还是由于本来智力突出所以才在学琴方面和文化学习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的疑问。

《对音乐开发智力有关论说的几点看法》和《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都以智力概念属于“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智力,只能是具体的,而不能是笼统的”(刘婴奇),“智力的构成与发展本身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智力概念的定义本身就有很多歧义” “全面地考察器乐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操作的”(周海宏)为依据,而没有对智力概念下明确定义。因此,也变成对各种现象的叙述,所测试测量的数据也变得有局限性。

二、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培养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回避智力的复杂性

“有人认为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潜力、学习的潜在能力”“智力测验中所测得的那种心理品质”⑦,等等。这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传统的智力测验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传统的智力测验只重视人类可以测验出来的能力及其测试方法,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就认为这种能力是不重要的。大量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十分相信这种“与生俱来的、原始的”能力。这种智力测验产生了统一的“学校教育”,认为应实施“一元化”的教育,用相同的课程、方式进行教学。衡量学习好坏的最佳手段是纸笔考试。与此相适应,智力测验所测试的学科就要是最适合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学科,如语言、数学或逻辑等。这种传统的智力及测量理论在当今崇尚个性化发展的社会中无疑是落后的、不全面的。

而按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观点,智力应该是广义的。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⑧认为智力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语言、数理、空间、节奏、运动、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存在九种智力。美国学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提出人生的“七大智慧” ⑨也反映出这样的多元智力观。对比传统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体现出巨大优势,并按照这样的思路,智力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

从以上关于人们对智力概念的讨论中,多元智力理论以其发展性、相对全面性,而成为较易为人接受的智力理论。

支持观点持有者,虽然支持钢琴学习能够促进智力发展的结论,但是实验与测试仍只是在简单的几个项目上进行,或者只是通过其它学科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推理。

怀疑观点者,虽然同意对智力测量是复杂而又具体的,但却仍只是在“言语能力”“数字能力”“逻辑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几个方面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

因此,在这种多元智力理论引导下,首先应该研究智力测量有效性、全面性问题,并且严谨地多元性的进行测量;其次,应该研究如何对这些多元性的内涵进行相对有效的测试,即手段和方法。九种智力的测量总比达不到九种智力的测量要准确而全面;再次,研究智力水平的计算方法,比如是采用九种智力的平均值,还是采用对九种智力进行分类后的某一项分类值,抑或是平均值与分类值的综合。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再来进行大量测量统计,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2、模糊成就、能力、智力三者逻辑关系

智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智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综合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内的综合能力。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就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智力、能力和成就固然在概念上区别分明,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不体现于具体成就的能力,很少有不通过一系列成就的积累而获得的能力,没有基本的智力何以能获得能力,三者之间既互为因果。但是,智力的缺陷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来弥补,从而获得成就,获得成就之后又不可否认其实际的生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三者之间又相对独立。这样一来,智力测量将变得更为复杂。

无论是持正面观点者,还是持怀疑态度者,都没有把智力放到这样的三者关系中,进行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讨论和研究。使各自结论或多或少的失去科学性、社会性、人本性等,而主观性、推理性增加。

调查中类似的学习钢琴与不学习钢琴在学习成绩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在没有解决好这三者之间关系之前,就会变成“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等类似问题的讨论之中。

3、忽视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关系的特殊性。

虽然现代自然科学实验的局限性,以及在多元智力理论前提下,对人的智力进行测量的难度极大。但是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的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当然包括智力。钢琴学习理当属于人类众多认知活动中的一种,完全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钢琴学习是否能够培养智力,促进智力发展,就好比在讨论一个人是否要“劳动”、一个儿童是否要进学校学习、人类是否要进行思维活动一样。但是,人们之所以多年来都在研究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并且还将继续研究下去,实际上是探求、证实肯定或者否定钢琴学习对智力发展的独特作用。在智力培养范畴里,这种独特作用应该体现出比其他一般性认知活动更多的优越性,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这种特殊性作用是否存在是众多研究者所忽视的。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关系也将继续,这对钢琴学习和教学,乃至整个艺术教育都是极为有益而重要的。但是首先的解决准确或相对准确的智力的定义是当务之急,相关统计和测量要多元化、多方位的进行。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作为人类认知活动,钢琴学习对智力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有作用。之所以仍要继续讨论这种关系,是因为钢琴学习有可能存在比其它认知活动更加特殊的作用。

“多方位”的研究不仅包括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更要包括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关系,以及钢琴学习融入各种认知活动中的整体性才有可能发挥作用的问题。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不是孤立的,很难想像一个人只是单一的钢琴学习就能促进智力发展,以此才能理解调查得出的“钢琴学习和学得好人文化课学习成绩好”这一现象,才能正确处理好钢琴学习与智力、钢琴学习与其它认知活动、其它认知活动与智力这三对关系。

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在没有先进的类似脑成像技术参与的情况下,任何结论都带有主观臆断性。而一些跟踪调查得出统计学上的结论,但在人类尚未揭示大脑秘密的情况下,任何结论都带有片面性与偶然性。此外,研究如何体现这种功能,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本文为200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钢琴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钢琴教育现状分析与教育普及对策》研究成果。

(作者系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Eric Jensen著,《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6页.

②同上第25页.

③吴岩《浅议钢琴教育对人脑智能的开发》,《钢琴艺术》1999年第5期.

④王源《学习钢琴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广播歌选》2007年第8期.

⑤刘婴奇《对音乐开发智力有关论说的几点看法》,《人民音乐》1998年第8期.

⑥周海宏《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2期.

⑦沈德力、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天津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

⑧(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著,《智能的结构》(1983年);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⑨(美)托马斯·阿姆斯特朗著,《人生的七大智慧》,罗吉台(台)译,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猜你喜欢

智力钢琴测量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纸钢琴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