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
2009-07-13张国洪
张国洪
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18000公里的大陆岸线、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以及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主张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同时在东太平洋还有7.5万平方公里的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地。21世纪,海洋将成为我国缓解资源和环境制约危机的战略资源库,对拓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为我国提供东部和南部战略防御纵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构筑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出发点
我国在海洋主权、利益和发展方面目前面临三大问题和挑战:一是我国南海、东海、黄海的部分岛屿遭遇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占有企图和主权争执;二是我国在南海、东海、黄海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遭遇东盟、日本等国家的开发争夺和管辖权争议;三是我国的海洋开发热潮持续升温,沿海省市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滨海地区和岛屿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保护,对海洋历史文明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制定了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安全为目标的国家海洋战略。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国家战略,国家海洋战略需要构筑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实施平台,通过实施平台的协同、配合和支持,应对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战略问题,形成平台交互支持,促进国家海洋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形态上看,我国海洋战略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国家政治舆论、权益主张方面的纷争、冲突;从性质上看,海洋方面的纷争和冲突属于文化冲突——或者是对历史与现实环境的认知差异,或者是对各自权益主张的行为模式差异,或者是对海洋法律法规的解读差异。虽然个别国家的局部行为具有一定的武力成分,而且不能完全排除其引发冲突扩大和发展为军事冲突的可能,但从争议各国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角度考量,尽可能避免矛盾冲突的扩大和军事冲突的发生,采用对话、磋商、合作等文化方式,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共识。多年以来,所有海洋国家都尽其所能,按照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大陆架勘察,并在2009年5月31日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延伸大陆架界线申请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所采取的解决争端的手段,和政治平台中的外交宣言、军事威慑手段不同,和经济平台中的经济制裁、贸易摩擦手段也不同。文化平台所采取的手段基于柔性策略,以对话、交流、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共识、融通、认同为主要结果。比较而言,文化平台可以充分缓释、消解外交、军事、经济手段的矛盾张力,为国际问题的解决争取更大的缓冲空间。这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符合国际社会的价值原则,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
从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战略要求出发,对我国海洋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应对策略上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采用积极的、非军事冲突的手段去解决冲突;二是不能主动将这些尚属于文化冲突的问题上升为军事冲突。这就是构筑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出发点。
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基因”分析
文化是人们基于生存环境、实际利益、机会选择而建构的知识系统、行为模式、群体认同。
依据这一文化概念所包含的“基因”,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主要“构件”应该分为基础、要素两个层面。基础层面的构件包括生存环境、实际利益、机会选择3个部分,要素层面的构件包括知识系统、行为模式、群体认同3个部分。
生存环境构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流环境3个单元。海洋无阻隔的生态环境,海洋邻国、邻区互相依存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海洋国家、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环境,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营造了共处、依存、交融的文化生存环境。
实际利益构件包括生存利益、社会利益、价值利益3个单元。海洋国家、地区共同的环境和资源空间,海洋邻国、地区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共同应对需求,亚太海洋、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的价值追求,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奠定了互利、互惠、共赢的文化利益基石。
机会选择构件包括时空机遇、文化代表、选择偏好3个单元。海洋国家、地区面临合作发展的关联机遇,海洋国家、地区对21世纪和平利用海洋的共同抉择,海洋利益攸关国家在战略博弈过程中的智慧积累,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设定了明确、一致、理性的文化机会选择方向。
知识系统构件包括经验系统、发现系统、科学系统3个单元。国际海洋面临的武装冲突和军事危机、生态环境危机以及非传统危机现实表明,海洋国家、地区的利益攸关性越来越强,在面临海洋问题和冲突时,各方应策动创意,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建构全面、系统、可持续的海洋关系。
行为模式构件包括经验模式、制度模式、象征模式3个单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武力手段、经济制裁等刚性手段,只能加剧海洋国家、地区间的矛盾和冲突,损害有关各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各方只有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原则作为基本准则,用更广泛的人文互动,才能推动海洋关系根本改善。
群体认同构件包括思维模式、集体互信、文化自觉3个单元。海洋各国、地区只有转变国家利益、地方利益至上的孤立主义思维模式,确立海洋利益攸关的新价值思维模式,在透明、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形成用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议和冲突的文化自觉,才能在21世纪共同发展蓝色的未来。
透过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基因”分析,我们可以破译更多的海洋问题“基因密码”,并为制定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具体行动计划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构筑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行动建议
第一,提升中国海洋文化节和中国海洋文化论坛的承载力和影响力。
构筑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需要实施一系列切实的行动计划,并结合到沿海省市、海洋城市的海洋战略实施过程中。目前,”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具有承担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行动计划的基础条件,但尚需在整合国内、国际海洋文化节事资源,提升节事的产业化运作能力和国际化传播效果方面作积极的努力。
“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应与国内、国际海洋文化节事进行联动,通过建立“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海洋文化联系轴”、“日本海-中国海-爪哇海-安达曼海东南亚海洋文化联系轴”、“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世界海洋文化交流圈”的节事交流机制,扩大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节事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海洋、岛屿国家和沿海地区海洋文化交流的平台,满足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承载需求。
“中国海洋文化论坛”需要系统拓展论坛议题,将论坛议题与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结合。要从目前“单一议题”、“主题+专题”的节事附属论坛格局向“关键议题+多元表达”的国际论坛格局转型,将论坛发展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具有战略承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舟山论坛”。以论坛的系统传播为切入点,推动以国民海洋教育为主旨的“蔚蓝工程”。
第二,推进沿海省市、海洋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为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提供产业支撑。
目前,沿海省市、海洋城市都在积极探讨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战略路径。但是,如何“以海定位”?如何通过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整合培育出“海洋经济增长点”?如何制定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许多困惑。一些沿海省市和海洋城市依据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制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战略层面追求“全、大、空”,在业态层面陷于“泛、散、粗”,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依据全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调研评估,沿海省市、海洋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应该以海洋旅游产业、海洋科普产业和海洋信息产业为重点,海洋创意产业、海洋教育产业、海洋数字产业作为协同。沿海省市、海洋城市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产业导向作用,制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定海洋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建立海洋文化产业的孵化机制、人才机制和资金援助机制,并通过“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洋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产业集聚平台,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元驱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的世纪,更是海洋文化的世纪。让我们共同推进国家海洋战略文化平台的建设,共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