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源流
2009-07-13陈曦
陈 曦
摘要:关于二胡约起源及其演变过程说法种种,有人认为源于中国,也有人认为名曰“胡”即属外来乐器,还有人认为是由印度传入等等。笔者根据手中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些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字:二胡;弓弦乐器;探源
二胡,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民族拉弦乐器。它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由古老的拉弦乐器奚琴(裕琴)、马尾胡琴(胡琴)不断演变、发展并派生出来的一件发音柔和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浓郁的拉弦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二胡演奏艺术,蜚声国际乐坛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一、名称的由来
胡琴之称谓,唐时已有。它既是西、北部少数民族弹拨乐器的统称,同时又包容弓弦乐器(奚琴),只是此等包容仅仅偶尔出现,而未成时尚。我国古代曾把域外北方民族称为“胡人”,还把与其相关的事物也冠之以“胡”,比如,把他们的服饰称为“胡服”,把他们的军队称为“胡马”、“胡骑”,把他们的音乐称为“胡乐”等等。
唐时的“胡琴”未必是某一具体特指乐器,而是域外北方民族乐器的泛称。唐代诗人以胡琴为题的诗作很多,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伎》、刘长卿《鄂诸听杜别驾弹胡琴》等等均提及“胡琴”。从刘长卿的生卒年代(?—约785)可知胡琴这一名称的出现应早于公元八世纪,沿用至今应不少于1200年了。
二、演奏的方式
据宋·陈峋《乐书》记载,唐代已有奚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书中还附有奚琴图样,已与当今二胡极为相似。我们的祖先在奚琴(秘琴)演奏技艺水平方面是很高超的。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乐律》中有这样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稽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可以看出,徐衍在当时稽琴断了一根弦的情况下,能够用仅有的一根弦奏完全曲,说明了他在当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播琴很高难度的演奏技艺。宋代沈括不仅记录下当时徐衍演奏检琴的高超技艺,而且对继稿琴之后的另一种拉弦乐器—胡琴,也作了记载。胡琴,作为中国古老的拉弦乐器,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记作《凯歌》其三之中。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这段诗句虽然没有提及马尾胡琴的形制特征,但诗中的“马尾胡琴”是指一种用马尾毛制成琴弓来拉奏的胡琴。说明马尾胡琴至少在宋代以前就已产生,也表明拉弦乐器经过长久不断的演变发展,开始了用马尾制成琴弓来替代用竹片拉奏的一个新的历程。
元代,胡琴常用于宴乐,在蒙古族的祭祀和军队里面的使用也比较普遍。在张星所译《马哥李罗游记》中,讲到公元1268年蒙古军队中的情形时写道:“靴靶人又有一种风俗:当他们队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时候,他们唱歌和奏他们的二弦琴,极其好听。”
三、演变与发展
探究某一乐器的源流,除了依乐器名称和演奏方式特点寻根索源以外,乐器形制的特征也是极为重要的。自元至清初,胡琴变化不大。从清乾、嘉开始,胡琴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其特点是以胡琴为基本构造的变体弓弦乐器大量产生,以适应各种戏曲伴奏及器乐合奏之需要。如:京胡、板胡、高胡、四胡、大筒、二胡等,这时的胡琴,成了胡琴系列弓乐器的统称。但恰恰是在这时,清嘉庆皇朝却颁布了在戏曲演奏中不得使用二胡之禁令。因为二胡所张老(内)子(外)二弦恰好犯了乾、嘉二皇共政之忌,倘若断了老弦、或子弦,更是天大的晦气。直至晚清此禁令才得以冲破。
二胡,本为胡琴系列中之一种,但由于其音色圆润、婉转,音质浏亮、纯正,音域宽广,技法高妙,表现力十分丰富,故大量应用戏曲伴奏(如沪剧、锡剧、越剧、淮剧、扬剧、黄梅剧、花灯剧、花鼓剧、评剧、京剧、昆曲等),歌舞说唱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其适用范围、流行区域、民众喜好程度是胡琴系列的其它乐器远远不能比拟的,二胡几乎成了胡琴的代言词,故二胡别称“胡琴”。嘉庆皇朝不言禁胡琴而唯言禁二胡,这或许是原因之一。顺便一句,虽然二胡别称胡琴,但胡琴绝不等于二胡。它比二胡的定音高四度或五度。民间尚有“二嗡子”之说法,概因二胡张有二弦,且擅长模拟鸟鸣虫叫之故;又有‘二弦,区别于四弦”之说;还有“二弦”,因其子
弦别称二(儿)弦之谓。
四、结语
现在人们认为,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从形制上看,奚琴和二胡很接近。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基本核心是“和”,“和”之意,一为两物对比求其统一,二为两物相和而求其同一,二胡之结构意识,极具此种韵味,此其一;中国古代道家根本思想为“易”,何谓“易”揭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二”为其根本数。二胡之结构目的,又极具此种神理。此其二。看来,二胡之“二”,不仅仅限于局部形式,也不仅仅限于某种背景意义,更重要的是其结构模式早已涵盖特定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此等涵盖,大抵是胡琴系列之外的其它乐器所不具备的。
参考文献:
[1]师洁蓉.戏曲主奏乐器胡琴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07
[2]黎松寿.刘天华——杰出的民族音乐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03)
[3]王晓俊.“马尾胡琴”演奏者考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