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拉克艰难回归产油大国

2009-07-10

环球时报 2009-07-10
关键词:日产量油气田大国

伊拉克第一批竞拍油田分布图

伊拉克原油产量30年走势图

单位:百万桶/天

本报驻伊拉克特约记者 程 毅 本报记者 刘 扬

伊拉克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伊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只要你用棍子在地上敲两下,便会喷出与石油伴生的天然气。伊北部油田上,熊熊大火已经燃烧了上千年,但丰沛的资源带给伊拉克人的并不只是财富。30年的战乱、国际制裁和社会动荡,使得伊拉克这个曾经的产油大国满目疮痍。经过漫长的筹备,伊拉克启动石油国有化37年来首次油气田公开对外招标,伊拉克政府希望借助外资,重回产油大国之列。

石油产量折射国力兴衰

据伊拉克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55亿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0%,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4%,位列全球天然气大国第10位。“黑金”曾使伊拉克成为中东地区富甲一方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也成了这个海湾国家数十年来战乱不断的祸水。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持续8年。1990年8月2日,因石油引发争端,萨达姆举兵攻陷了科威特,由此引发海湾战争,重创萨达姆政权,之后联合国对伊实施了长达13年的国际制裁,严重打击了伊拉克的石油生产。2003年,美、英等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使伊拉克再次陷入了长达6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导致国内石油业“几近瘫痪”。

伊拉克近30年的石油产量走势图可以看出这个中东石油大国的“坎坷命运”:两伊战争前,该国石油日产量曾一度达到350万桶;两伊战争期间石油产量直线下滑,并保持低迷状态;两伊战争结束和海湾战争打响之前的短暂时间,伊拉克石油日产量恢复到300万桶以上;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严重被毁和联合国制裁,伊拉克石油日产量骤跌至30万桶;1996年12月安理会第986号决议实施后,石油生产开始恢复,曾一度回升至每天250万桶;2003年,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活动,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急剧下滑;战后其生产能力逐渐恢复,但受安全局势影响,日产量一直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目前为日产230万—240万桶之间。而沙特的石油日产量已达到960万桶。

伊拉克石油民族主义崛起

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5%以上,没有石油产量的提高,战后重建一切都无从谈起。经过漫长的筹备,伊拉克启动石油国有化37年来首次油气田公开对外招标,首轮对外竞拍的油气田包括6块油田以及2个气田,这6块油田的探明储量约为430亿桶。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里斯塔尼表示,希望通过伊拉克石油的公开招标,将伊拉克2017年的原油日产量提高到600万桶。

6月30日,通过资格初审的31家外国石油巨头齐聚巴格达,然而,这场国际石油界的盛宴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以绝大多数石油巨头的败兴而归收场——竞标8块油气田的31家国际油企中,只有BP和中石油的竞标联盟最终获得了其中最大的一块鲁迈拉油田,其他油气田均流标。原因是外国公司对每桶石油的服务费的报价远远高于伊拉克政府开出的价格水平。BP和中石油获得的是20年期的服务协议,它们将获得每桶石油2美元的服务费。英国石油和中石油需在未来6年内将鲁迈拉油田的日产量提升至285万桶。

纵观此次公开竞标始末,外界普遍反映伊拉克政府开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国际石油公司必须全资投资油田项目,但却必须跟伊国有的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油气田,并且共同管理。除去税费以及和伊方分享的利润,外国石油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专家一致认为,此次油气田竞标的合作方式凸显了伊拉克“石油民族主义”的崛起。

对于油气田公开对外招标,伊拉克各界也传出了不少不满声音。企业界认为政府将国家资源置于外国公司的掌控下,威胁国家安全;议员们则说,担心开发石油的巨额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伊拉克政府调整了油气田招标的方案。分析认为,此次通过这种“服务合同”合作方式,伊拉克既获得了外国公司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有助于伊拉克提高原油出口,又同时牢牢控制住了国家的资源,将绝大部分利润留在了本国,事实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伊拉克自身的利益。

伊拉克能否改变原油版图

前世界银行顾问、伊拉克石油专家萨拉马曾对英国《独立报》说,如果美国和英国没有出兵攻打伊拉克,现在的国际油价不会高于每桶40美元,因为伊拉克是产油大国中,唯一有充足储备以增加产量的国家。在伊拉克启动对外招标后,各方都在预测伊拉克一旦重回产油大国将对国际油价产生多大影响。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管清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国企业参与伊拉克油气田开发存在各种风险,但伊拉克有重回产油大国的现实需要,因此一旦伊拉克油田开发步入正轨,它将会对国际原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原油需求增长和油田衰减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由于面临着多种制约因素、产量恢复有限,恐怕难以改变国际原油版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拉克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引发的社会动荡、内部在政治权力和石油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以及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都是可能会对外国企业投资带来风险的不确定因素。目前,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北方半自治的库尔德自治区政府围绕伊北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油田归属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伊拉克不同教派之间的权力分配带来的矛盾依然很严重。伊主要的石油资源都掌握在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手中,逊尼派手中的油气资源很少,这就带来油气项目开发之后的利益如何分割的问题。这必须有强有力的政府来推行分配政策,但是现在伊政府想要完全控制局势还需要一段时间。此外,目前在伊拉克新的《石油法》尚未出台前,任何油气田招标必然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外界对BP和中石油以每桶服务费2美元的“低价”拍下油田是否会亏本也有诸多猜测。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伊拉克石油部公布的“近乎苛刻”的超低服务费,其实是根据成本测算出来的。接受这个价格水平的外国公司的利润会被大大压缩,但绝非无利可图。考虑到伊拉克石油开采成本的低廉以及石油储量的巨大,总体算下来也是不小的回报。李伟建表示,虽然中石油这次所签协议的利润很薄,但是以伊拉克的石油蕴藏量来说,其潜力十分巨大。管清友则认为,中石油和BP联手开发伊拉克油气田经济上是否划算现在很难说,这次只是试探性的进入市场,背后可能有实现双边能源外交和政府战略意图的考虑。据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伊拉克的石油开发和生产成本是全球最低的:北部基尔库克油田每日增加100万桶的石油产能只需投资7.5亿美元;南部鲁迈拉油田每日增加100万桶石油产能需投资16亿美元。此外,多年的战乱和国际制裁导致国内大多数的油田都没有开始大规模开发,该国油田实际利用率很低。可以预见的是,一旦伊拉克政局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好转,国际石油公司将加快进军该国石油资源的步伐。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在短期内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鉴于目前诸如沙特等世界产油大国的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而全球第二储量的伊朗却因为地缘政治因素迟迟未向西方投资者敞开大门,以及伊拉克是目前唯一一个不受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石油出口配额限制的国家,伊拉克恢复产油大国地位,并对国际原油市场版图以及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将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猜你喜欢

日产量油气田大国
工业物联网技术在油气田智能巡检中的应用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我国南海发现大油气田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