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2009-07-10李欣衡

西部教育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特长素质考试

李欣衡

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深感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严重。如果说我们花这么大的力气办教育是为孩子着想,为国家的未来着想,那么我们必须认真地去了解、分析一下教育的现状,如果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能忍心使这种局面继续维持下去吗?多年来,我目睹了一代代的“花朵”,大多是无所收获而凋谢了,作为教育最前沿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实在不忍更多的孩子重蹈覆辙,唯有拿起笔来呼吁:请救救孩子!

一、基础教育的弊端

(一)现行基础教育的内容,根本是为了培养专家学者,而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是“成龙”教育,而不是“成虫”教育,而大多数人是注定要“成虫”的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现在提出了素质教育总算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谓素质,它应该既包括审美和艺术的文化素质,又包括意志和毅力的心理素质;既包括理论素养又包括实践能力;既有做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养,还应有做一个特长人的个性素养等等。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现行的教育内容,就不难发现我们培养的范围太狭窄了。它不仅把教育的内容设定在文化的小圈子里,更重要的是把文化圈割裂在诸如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等几门小小的课程里。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的实用的教材应该体现两点原则:一是广,二是精。这就需要两套教材,第一套是泛指常识性的教育,第二套是针对个人特长,应当专而精。对于常识性课题不应做太高要求,及格就可以了;而对个人特长必须从小发现,从小培养。

一个人不可能这也行那也行,走上社会毕竟只需要一两种技能就可以了。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上大学才重视,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受了基础教育就要走上社会,所以基础知识教育是究竟为升学服务,培养专家,还是为做老百姓服务,即是“成龙”教育还是“成虫”教育,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大问题。

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内容由于是为升学、培养专家而设定的,促使教材内容越来越深,越来越专业化,从而也就使基础教育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需要,这种恶性循环早已使我们的教材变成了教条。

比如语文。由于过于提倡语法分析和文辞夸张,要么对文章肢体分解,要么牵强附会,流于形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用。其实,在社会上,一个会说话的人并不一定在学校语文就学得好。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并不一定在学校语文就学得好。最近报上不是说著名作家王蒙做语文高考标准试卷,最高只得了60分。这正好说明了打乒乓球的世界冠军,看不懂大学教授写的打乒乓球的教材这样浅显的道理。

再比如数学。初等数学内容还比较实用,一到中学,数学就远离生活和生产而走上科研之路。试想,除了科研与专业技术人员之外,我们的正负数概念、方程概念、函数概念、几何概念,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商人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

再比如英语。虽然它是搞科研、外交的基础,但有必要向全国人民实行普及教育吗?现在的问题是凡受到英语教育的人究竟与没受到英语教育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两样?关键是我们花费了太多的代价去学,走上社会后又没有多大作用,这难道不是浪费吗?如果让中国人都懂得英语,那还何须国语教育呢?众所周知的现实是我们一边普及英语教育,一边在电脑软件的开发上却要尽量汉化,难道这不是绝妙的讽刺?

再比如其他课。如物理的热胀冷缩,力的反作用,杠杆原理,电的绝缘材料,这些知识可以给人们以常识教育。但力的数量、方向,电的流量、强度,磁的力量、方向,这些内容显然不应当让普及教育的学生全部掌握。总之,现代科学文化、人文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重在常识性和了解性,而不应专业化和科研化。当然,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地培养他们升入高一级学府,而对于现在不愿学习的后进生,我们应发掘他们的特长来培养他们。

要知道大多数人必定要成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社会不仅需要一部分高级科学家、工程师和领导者,更需要大批普通的高素质的工人和农民。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当是“成虫”教育,如果有的“虫子”要变成“龙”,我们的高等教育在等着他。基础教育应该转变方向,面向普通民众。而不是面向专家,面向升学,这一点应当从转变教学内容开始,科学地、全面地、发展地设置教学课程,使基础教育由“成龙”教育走向“成虫”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方式是理论课多,实践课少,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按照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高,必然是经过认识到实践,再经过实践到认识的一个螺旋过程。而对照一下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我们缺乏的是实践课,比如人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不是理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多去说话,多举办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动手。其实掌握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眼耳的参与,在实践中能更好地体会到理论的动人之处,也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

(三)现代教育体制缺乏对个人特长的培养

社会实践表明,一个人一生只可能做一两种职业,亦有可能常年只使用一种知识和本领,所以我们应当重视特长的培养。也只有培养起特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人尽其才,也才合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分工精细和提高效率的要求。但是,纵观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我们很少对个人做“小锅饭”,虽然我们的教育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大面积的收获,但是这种收获太单一了,以至于少数正好有这方面天赋的读书人独得其乐,而大多数学生不是勉强受苦去努力适应,就是终日视学习为畏途而半途辍学。

重视个人特长的教育就是重视个人的天然创造力,它应该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真正着力点。

(四)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的苦果

由于存在着以上的弊端,使一个只受了几年基础教育的孩子走上社会后除了识字和算账外,似乎感觉不到自己和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相比有什么优势。因此,现行教育体制不仅使许多人浪费了青春年华,也使有的家庭由于苦于学无所用,又不甘心放弃几年投入的心血,要么让孩子继续复读,要么让孩子度过相当长的一段适应期而惶恐不安。总之,孩子们踏上社会干什么事情都要从头做起,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罩上了莫大的心理阴影。

二、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弊端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来源于国外。长期以来,无论是基础教育也好,还是课程设置与全日制的理论课授课方式也好,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模式。其重要原因是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落后挨打使中国醒悟了一个道理,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使中国人更清楚地看到民主与科学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两个主要工具。中国的社会需要教育来使人走向知识和文明,更需要大批的科研工作者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而形成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专家学者的传统教育评价体系。

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特别是国民经济能够支撑实行全民普及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性质不仅仅是培养专家学者,也不仅仅是给人们一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它应当是首先面向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全面培养人的各种生存素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各种专家学者,各种有特长的劳动者。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传统教育过早地重视了特长培养,这就是专家学者的培养。我们知道,专家学者应该是极少数人从事的具有个人特长的劳动者,而大多数人是要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和农民,除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外,其他与现代教育几乎没有关系。

当然,以前需要我们的教育是科研型教育,但社会进入了普及教育的时候,如果我们仍试图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专家学者,而不是普通的高素质的和有一定特长的劳动者,那么教育则会走入死胡同,最后导致应试教育或高分低能现象屡禁不绝,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抱怨了。

(二)考试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真正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也很有必要,如果学校取消了考试,拿什么去衡量教学成果呢?问题是考试的内容必须要全面、科学、实用,只有这样,考试才能担当得起真正的标准,促进教育走向成熟。如果考试的内容单一而又专业化,深奥而又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那么考试必然使教育走向科举,走向“八股”的死胡同,人们痛恨考试,痛恨应试就不会没有原因了。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考试的评价制度,它的改革是学校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教育改革的出路。

多少年来,一提起考试,就好像只有纱纱的笔声这种形式,天经地义不可动摇。是的,笔试应当是考试的一种主要形式,然而,试想人们的生活生产,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高级智慧的人的各种素质和本领,难道仅凭一支笔就可以完全穷尽它的奥秘吗?不言而喻,如果突破不了考试的主要形式这一大关,就不能带领教育走向民众,就不能带领应试教育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实践证明,语言艺术需要我们动口,劳动技术需要我们动手,科学研究需要实验,表演需要全身心的参与,组织能力需要活生生的场景,应变能力需要不断变化的环境。俗话说得好,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单凭一个人的理论,根本体现不了一个人的水平素质,何况许多书本知识并不是发自学习者内心体验的总结,而往往是跟着别人鹦鹉学舌。既然是素质教育就应该是素质考试,对一个人的素质的评价是一个科学的标准体系。它不仅包括知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还包括思想道德和情感的正义性和向上性以及审美能力,更应该包括身体的强健和特长的有无。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不是指科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拥有,我们的考试方式太简单了,而我们考试的内容又太狭窄了。

(三)计划经济的就业制度死搬硬套

从前,人们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有个铁打的工作,凡是能升入大中专的学生,国家是指令性安排工作。今天,只重文凭不重专业素质的用人观念仍沿袭旧制,长期以来给人们传导了一个概念,就是只要升入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在社会及家长要求升学的思想舆论导向下,谁还会关心学的什么,有没有用呢?虽然时下局面有所改进,而这种改进主要发生在大学的分配和就业上。而此前长期形成为什么学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向以及社会的舆论,就好比是一辆载重量很大的火车,要想改变它的方向,不是短期内能做得到的。

(四)义务教育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国家法律规定,年满七周岁的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这个任务主要由谁来完成呢?一旦国家的学校教育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局面后,大多数人都习惯按部就班,谁还去反思这种教育体制的弊端呢?

另外,由于基础教育国家办,群众从来不怀疑让孩子多学知识和考得好有弊端,教师也从来把逼孩子念书当做天经地义的教学方式。谁还能想到许多习以为常的教育活动是在伤害我们的后代,而不是给他们以好处呢?一旦全社会都形成了一种观念即“老老实实坐着念书”是孩子最正确的学习方式,谁还敢倡导让孩子们去多活动、多实践呢?

(五)职业教育为何不做改革的领头羊

普通高中教育要转变为多数职业化,这项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出台多年了,然而现实的职高招生却不理想。我认为这主要是教育不能市场化的结果。职业高中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仍旧由国家包办,又有多少人会去尝试呢?职业高中毕业生能不能进行理想就业是办学的关键,君不见广播电视上的民办技校招生如火如荼,相比之下,国有职高冷清之景令人尴尬。由于没有理想的职业教育做表率,普通基础教育就很难引起触动和改变,升学应试教育之风实际上仍是刮满校园。

(六)高等教育不爱就业爱科研

长期以来,习惯上把高等教育作为科研的摇篮,在社会和国家科研开发急需大批高级专家的时候,大学无疑是培养专家学者的神圣的殿堂。然而随着国家办学数量的扩大,更多的人进入了高校,更多的科研成果被开发出来,急需转化为生产力,劳动者的素质又急需大面积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仍把高校的主要任务视为科研,而不注重就业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势必造成就业难,更误导下一级基础教育的进行。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总结出教育改革的路子。

(一)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普通劳动者,全面科学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教育为培养劳动者的全面素质而服务

1. 必须明确基础教育的未来主体是普通劳动者,把升学率在评价教育教学效果上的比例缩小到一个科学的范围内。把就业率、达标率等能够反映素质教育的指标引入评价标准,成为重要指标。

2. 必须改革现行教育教学大纲,把现有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全部划做一个部分,而把人的能力、特长、心理、劳动技术等作为重要内容。

3. 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改变单纯理论课,实行理论课、实践课、特长课三分之一课时制。

(二)必须实行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正确的、科学的考评标准是引导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行为的指挥棒

1. 必须有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标准。废除单一笔试方式,尽快制定科学的考试方式,增加行为考试标准,思想修养考试标准,语言考试标准,心理素质考试标准等反映人的全面素质的标准。同时制定合理的成绩分数结构比例:建议制定理论分、实践分、特长分三分天下的局面。理论分数每科及格就可以了;实践成果用指标来衡量,有些有活动存在即可;特长里边每人尽可能发挥。

2. 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效果评价标准。比如学生成绩,教学行为,领导评价,群众评价硬性指标,就业率等,并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文化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

(三)必须允许各类民办学校,引进办学竞争机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创造。不只各类民办的学校,公办学校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学校进行宏观管理,这样不仅质量上去了,经费也会随之降下来。

(四)必须把重要的教育改革成果及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素质教育改革这些年来只是见诸于口头,真正行动起来不仅缺乏理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缺乏改革力量。建议国家教委在改革成熟的时候,尽快提出议案,用法律的形式把素质教育的路子规定下来。

(本文作者单位:格尔木市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特长素质考试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老板的特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特长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钱就是特长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