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009-07-10王长林

西部教育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发展

王长林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公平教育的客观要求。“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的《义务教育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使城乡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发展策略的新课题。现结合我县实践,谈谈如何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调整学校结构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农村校点布局分散,教育资源不能综合利用,专任师资不足,办学效益差,是教育整体水平低下的一大症结。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农村中小学基本的办学条件。我县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确保效益的原则,坚持走“减少班级数量、增大容量、集中力量、提高质量”的路子,采取扩、联、建、撤的办法,2002年以来,共撤并小学14所,初中5所。通过几年的实践,合班并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节省了教育投资,提高了办学效益,加快了学校的建设,加强了教师队伍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使全县的教育事业步入一个良性、高效的发展轨道。

二、狠抓固本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持力度,采取薄弱学科优秀教师巡回授课,骨干教师挂职兼课,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紧张的矛盾,从2003年开始,我县所有城镇教师轮流下乡支教。近3年共有180多人下乡支教,有效缓解了边远地区教师紧张的矛盾。二是实行“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募工程。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补充一批优秀和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三是实施师资培训、晋升提拔、选先评优、工资津贴、福利保障等向农村第一线教学倾斜政策。四是实现“自我发电”、“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从专业型向综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师为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领航员”作用。五是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近三年来,我县组织举办了两期县级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两期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中小学校长155名;选派了17名中学校长、8名学区专干参加了省级校长提高培训班;27名中学校长参加了市级校长提高培训班;组织6名中学教导主任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第一批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校长第一轮的持证上岗培训。同时,关注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师德规范,注重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科技能力和水平,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反思者、研究者,将教师师德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新课改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作为主要内容,狠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推进教育创新,深化考试评价、新课程改革

一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提供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情况编制的,经国家审定的富有时代性、层次性、多样性、综合性、自主性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一个师生提供实现人生价值、自我超越和参与社会发展的平台,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倡导自主参与、发现创新、合作交流的“研究型”学习方式;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继续深造、就业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各类人才。二是探索和创建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机制。改革市统一命题中考内容和平时质量检测力度,强化合格的毕业考试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状况及效果的评价,由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的评价向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和多元发展性评价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个性和谐的全面发展。建立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制度,可将考核、考试、测评融合起来,按品德占20%,各学科总成绩占50%,体育占10%,美育占10%,劳科技能占10%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创建能享受终身学习、快乐健康生活和人人发展成才的“新生命”工程。

四、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拓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渠道

一要加大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步伐。近年来,高台县投资1000多万元,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79个,计算机共计2402台;建成多功能教室及多功能厅122个,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91座;建成电子阅览室17个,14所学校的计算机室建成了市级中小学“绿色网吧”;建成市级信息化花园式示范学校6所,县级信息化花园式示范学校20所;信息技术开课率达100%。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的飞跃,农村偏远学校、薄弱学校打破传统办学条件的局限,与城区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育质量,缩小了校际差距。二要加快偏远山区信息技术建设。可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和下载信息,在少数学校暂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教学录像、光盘、播放点和廉价的卫星教学收视点,以较低的成本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开发同步课程,共享最佳教育信息资源成果。全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将成套的教学光盘送下去,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及时将优秀课程、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源播发下去。农村学校利用这些资源,对教师进行大面积、经常性的培训,使教师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学习新课程知识,拓展教育教学思路。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全县有42所村完小以上学校落实了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从而使山区学生和城镇学生一样,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接受优质教育。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应用已见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县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得到有效缓解,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健全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保障机制,促使教育公平

一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二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后勤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切实解决好学生上学交通困难和安全保障问题。三要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四要实施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的政策。五要实施特殊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三残”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保障机制,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六要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基础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继续推进“春蕾计划”等救助农村女童的捐资助学活动。七要建立扶贫助学统一的长效机制。开辟社会民间长效集资扶贫渠道,为弱势群体接受公平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