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花腔》复调性

2009-07-08刘艳梅赵瑞红

科教导刊 2009年26期
关键词:叙述者话语文本

刘艳梅 赵瑞红

摘要《花腔》采用多重视角进行叙述,叙述者在讲述事件时是对前一个叙述者所叙事件的续接。但是,他们在叙述中根本不齐心齐力,有时所叙之事与前者相对,甚至相互拆台。这些叙述者们处在一种对话式的冲撞中,在叙述者们各自的讲述部分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在影响、破坏或化解着他们自己的解读。进而构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复调”,由于这种对话以及叙事的狂欢造成了众声喧哗的局面,使读者陷入解读的迷途,难以真正理解叙述者的真实意图!

关键词多重视角对话复调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花腔》则以个体对话及“学术”考证的形式呈现出复调性话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本中由三个具有不同身份、不同的社会语境、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叙述腔调的叙述者来印证他们所处时代的葛任,造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众声喧哗局面。第二,小说中@文本相互指涉,相互补充、相互消解,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开放性局面。第三是即进入叙述之中又立足叙述之上的作者与整个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文本中引用了大量言之凿凿的史料,读者在阅读时极易分不清真假,落入作者所设的“话语圈套”,但有经验的读者结合整个文本来看,会明确地感知这些大部分都是作者虚构的。《花腔》中@文本和﹠文本在反复叙述葛任历史的时候,作为缺场的葛任无法对其中的真伪提出评判,任由他人评说,葛任历史也就变成多部口头史,消解了其真实性,呈现出虚构性及不确定性、未终结性。

白圣韬是在1943年由白陂镇至香港途中向范继槐讲述的。此时他的讲述被打上了革命烙印,透漏出政治思想统领一切的时代特色,而范继槐对其话语权的压制从而来维护自身利益,他反复念叨着“有甚说甚”让白圣韬尽力阐述,但却无法实现。在对话中白圣韬转述了窦思忠所说的话:“我,你,田首长,还有许多同志,都深爱着葛任,唉,他当时若是就义,便成了民族英雄。可如今他什么都不是了。他若是回延安定会以叛徒论处。要晓得,大多数都认为,在急风暴雨、你死我活的斗争面前,一个人不是英雄,便是狗熊。总会有人认为,倘若他没有通敌,他又怎能生还呢?虽说我和你一样,也不相信他会通敌,但人心如此,徒唤奈何?不杀掉他,他也将变成托派,(被)清理出革命队伍。即便组织上宽大为怀,给他留了条活路,他亦是生不如死。”①在这段叙述中,各种话语成分充斥其中,不仅包含有窦思忠、田汉话语成分而且还含有大众话语成分。那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政党利益要把葛任牺牲掉。个人生存话语成分被弱化,个人生存也成了问题,必须以符合大众的利益为前提,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窦又说:“白同志,我们都是菩萨心肠啊,可为了保护一个革命者的名节,我们只能杀掉他。没错,杀掉他。白同志,请你不要把他看成某一个人,而要把他看成某一类人,这类人一世英明,却在革命紧要关头犯下了天大的错误。如果我们还像往常那样深爱着他们, 那么除了让他们销声匿迹,没有别的好办法,白同志只有这样去考虑问题,我们才会从痛苦中挣脱出来。”②在当时语境下,上级指示为最高指示,任何人都不能违背,个人的声音被淹没。而白圣韬的话语声音也被淹没,他受控于田汉、面见窦思忠,听取其安排去执行任务,而自身丧失了主动话语权,面对对话人范继槐,始终无法做到“有甚说甚”,只好“挑甚说甚”来迎合对话人口味,来维护自身利益。在这个动荡年代里一个人的声部充斥着众多人的声部,达到语义场上的喧哗。

第二叙述人赵耀庆话语更是充斥着文革时代的如乌鸦般聒噪的喧嚣。劳改犯的身份使他不能把自己当正常人,总是自表“诚肯”,“向毛主席保证,俺的每句话都是实话”,然而却不得不迫于让对方满意而耍花腔,投其所好,不给自己惹麻烦,“你们指向哪里,我就打向哪里”③,“俺就这样讲,行吗,好,那俺就接着讲。”④他的话充满着自我解构的味道,不见了“地下党”往日潇洒形象。在这里,他的话语里多是文革时代主流的红色话语,他的话语只能循着这种语言行走,否则会死于非命,而他深知此道,把队长拉下鹅马,报了自己的私仇。而他也在自我话语权丧失的痛苦中结束了自己。

第三个叙述人范继槐的话语很轻松,表现了21世纪后现代社会里特有的自由和宽松,充满着调侃与诙谐的意味,以从容戏谑的腔调来讲述过去杀害葛任的残酷历史,让人慨叹历史,体会尘埃落定后的悲哀。

在这三个人的讲述中,各种历史事实相互混杂,互相指涉,又有误解与错讹。正如正文所说“有些事情已经无法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阿庆一直到死,都没能理解范继槐的真正用意。”⑤三个讲述者讲述中混乱与喧嚣并存,充满了沉重与荒诞。在其中已无法辨明谁真谁假,找不到真实的葛任的历史,只能在这迷雾般的不同话语中去体味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

而副本中隐含作者不断打破三个当事人的叙述,穿插进一些“实证性的材料”,企图寻找真正的历史,对扑朔迷离的历史进行辨析和思考。与正文中的叙述者形成了对话,来揭示叙述者的真伪,而在证伪中隐含作者也陷入了迷雾中无法找到历史的真相。

猜你喜欢

叙述者话语文本
画与理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