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2009-07-08胡园园
胡园园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是高等农业院校在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怀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19-0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同时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要求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高校科学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农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农业科技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科技农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与新挑战。而农业院校既有相同于其他高等院校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合格的高科技农业人才为目标,针对性的创新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以人为本,关怀学生为核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尊重、维护、发展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创新育人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丰富情感的教育主体。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潜移默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实践创造性,使农业院校成为学生实现其生命价值,发挥巨大潜能的平台。其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符合学生个体价值的内在发展要求为标准,这样更能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原则
高等农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人性化,给予学生终极人文关怀。
1.关怀学生的就业问题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当前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农业院校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农科学生的就业范围较窄,层次较低,而全国农业就业环境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同时,农业院校专业调整新增加的非农、新兴边缘学科的学生,因为其专业知名度低、竞争力差,就业更困难。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须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帮助学生就业。一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并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制定学习工作计划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就业思想,加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关怀学生的贫困问题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是高等农业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录取分数、学费相对较低,吸引了相对较多的农村和城市贫困生源,使得农业院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较高,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做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一是除了要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外,还要以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渠道给予贫困学生物质保障,并且发动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二是要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使我们的贫困生人贫志不贫,充满自信,并且要使他们满怀爱心,懂得回报社会。
3.关怀学生的心理问题
农业院校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经济、就业、人际等方面的压力,由此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目前农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滞后,不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关怀。因而农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规律,加强校际交流,从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加快建立有效的心理教育机制。
(三)坚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一个社会没有个性发展,就会缺乏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就不能够发展与进步。个性发展其实是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借助于个体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具有公认优良标准的品质,从他律转到个体内心自享需要的自主、自律过程。农业院校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一刀切”的模式,充分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个体的潜能,培养学生个体的实践创造力。同时,我们还应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在尊重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充满个性活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真正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三、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劳动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教育。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适应新时期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新情况,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可持续学习的观念,将受教育阶段的发展规划纳入到人生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培养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指导,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政治抱负,唤起农业院校学生献身新农村建设的义务意识和时代责任。其次,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济世情怀等人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把握两个环节:一是教学改革环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同时要加强具有现代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环节。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大力开展各种以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