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征双环的精益世界

2009-07-08李燕荣

中国汽车市场 2009年6期
关键词:活塞环中科院专家

李燕荣

4月20日,記者来到仪征,这是一个少有突兀建筑的南方小城市,朴素而湿润。国内最大的活塞环企业──仪征双环就坐落于此,城西的郁郁葱葱之中。

见到仪征双环总经理吴映雪时,行色匆匆、一身工服的他正在接待两位中科院专家,他略显疲惫的脸上仍然露出亲切、朴实的笑容。据了解,在国内市场连续奔波十天的他,回来的第一天就是与这两位中科院专家商讨一个高性能活塞环表面镀层项目。

再瞄技术制高点

活塞环作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关键技术就在于肉眼难以看到的表面镀层。而曾经一直被欧美垄断的铬基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材料工艺技术就是被双环的“技术攻关小组”于2004年打破的,2007年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

这项获得创新大奖的技术有效解决了活塞环在高寒、高温、高原等恶劣环境中应用的世界性难题。不仅曾为仪征双环带来1000多万份的国际订单,使其开动全部产能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让仪征双环在国内同行面前“至少领跑七年”。

尽管如此,为了“坐稳世界前五强”的目标,仪征双环对高端技术的研发步伐还是不断加快。

去年10月,仪征双环与中科院联合成立高性能活塞环研发中心,着力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活塞环表面镀层技术。而这项最新发展的技术目前基本上被德国、日本等世界大的活塞环公司所掌握,今天,两位中科院专家也就是为它而来。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活塞环镀层技术是被仪征双环取名为“CCC”的技术,它在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采用的材料中性能最佳,而仪征双环的今日技术新目标就在于此。

昂贵的外籍专家

节节攀升的技术攻克需要人才,不仅需要企业内、国内的技术人才,还需要有国外先进技术的高端人才。而仪征双环为之在业内素有“不惜血本”之说。

的确,仪征双环有两位特殊员工──高薪聘来的日籍和德籍专家。

“2005年,我们在为产业调整和产品转型做准备时,高薪聘请了这两位技术专家。”吴映雪向记者介绍。而对于颇受关注的高昂年薪,他坦言:“德国籍专家的年薪最高,好几个百万不止,总之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位总统的年薪。”相当于他几辈子的收入。除此之外,两位专家各住一栋仅月电费就几千元的豪华别墅、一辆轿车、出行商务车和五星级酒店的待遇。

在来访前,记者就从亚新科了解到,仪征双环技术引进的特色就是引进国际技术人才。“尽管引进人才成本很高,但是比起引进技术还是便宜很多。”

“引进国际人才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受益更多。”吴映雪介绍,一方面可以避免受外方控制,从而能够打破对新技术应用的限制,而且企业自身拥有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外籍专家可以在技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带动“专家小组”,这样的传递机会不仅限于产品之间,更重要的是在员工之间。“与直接购进技术相比,引进技术人才的商业价值会随时间呈递增趋势。”

据了解,由于外籍专家聘用有期限性,这种引进技术方式也可以根据产品技术阶段的需要而选择。而这位德籍专家就是通晓“CCC”技术的核心人物。

技术投资年内增至6千万

“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市场下滑、资金紧张,但是双环还是坚持立足长远、专注于技术目标,今年加大投入至6千万。”吴映雪表示。

据了解,拥有成熟产品研发机制的双环,每年都会拿出近5千万元用于技术创新,2004年建立的国内同行中惟一的一间发动机实验室,就花费980万元。而在今年投入中,仅改建的磨削热处理车间投资就达2千多万。

目前,仪征双环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同行最高技术的90%以上,自主研发的技术有20多项国内领先,进入了生产一批、试产一批、研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吴映雪表示,今年的资金投入与以往重视扩大产能不同,主要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扩大供货范围方面。“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对于走技术路线、提升产品品质,双环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产生动摇。”

“拥有至少十年内不落后于同行的技术,以及多年来持续投入的员工队伍。”这是吴映雪对仪征双环竞争力所在的回答。

猜你喜欢

活塞环中科院专家
14位女科学家获首届中科院三八红旗手称号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请叫我专家
联想“又”上市了
专家面对面
易格斯免润滑活塞环
活塞环的更换与装配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