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

2009-07-0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罗 斌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实践教学是它的基本教学环节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以求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中,提高认识是前提,健全制度是关键,注重保障是基础,丰富内容是生命。只有构建了长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才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其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02-02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求,各高校将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实践教学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认识不足、经费短缺、教师偏缺、机制不力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参与上缺乏广泛性、时间上缺乏连续性、教学组织上缺乏规范性、实施上缺乏系统实效性等,长效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

一、提高认识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前提

(一)认知模糊,实践教学实施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实践教学是它的基本教学环节之一。思想认知的误区,直接影响其实效性、制约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1.领导认知不足,实践教学执行不够坚决。有的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一个学校办的好坏,关键是看毕业生的就业率,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根本没有必要搞;有的同意搞,但在教学计划、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不给予强力支持等。

2.教师认知不足,实践教学执行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敷衍应付了事。部分教师认知不足,将课内组织进行的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模拟法庭等等同社会实践教学,缩小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外延,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

3.学生认知不足,实践教学执行不够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它要求大学生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由于认识不够,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单应付,实践报告在报刊杂志上拼凑或在网上直接“拷贝”等。

(二)提高认识,确保实践教学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符合现代学习理论的要求,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张。为提高认识:

1.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按照胡锦涛同志“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讲话精神,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2.要全面把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内容,将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走出将课内组织进行的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模拟法庭等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市场、访军营、进商店等等,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健全制度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关键

(一)制度不全,实践教学实施不保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事涉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后勤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的分工负责、领导与管理,事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协调、正常教学与假期社会实践的管理,并受师资、财力、场所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制度不全: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少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如果制度不全、领导不力、责任不明,易致各自为阵,实践教学难以形成合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少规范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经费来源、人员安排、部门协调、工作量核算、成果评价标准等,如果制度不全、责任不明,经费难以保障、人员难以到位、部门难以协调、成果难以评价,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模式以及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等,缺少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南,教学环节在组织安排上的随意性常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少动力。教师安排一次校外实践教学,前后需要约1—2周时间,需完成提前联络、实地考察、申请经费、组织参观、批改实践教学报告、报销实践经费等繁杂工作,如果制度不全、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奖罚不明,将严重挫伤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健全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要拟定关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课程及成绩管理的规定、实践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据。健全的规章制度:

1.要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领导要改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其领导和管理,加大投入和协调,力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部门负责人要各负其责,严格实施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力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要确立管理机制。教务处作为全校教学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应明确要求各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规定。教务部门根据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下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指标并审核其经费的使用,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根据教学任务组织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负责组织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习要求与成绩评定标准》,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检查、指导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评比实践教学的效果。

3.要强化协调机制。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后勤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合作,力免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强化协调机制,有必要整合教学资源,确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校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团建、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等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

4.要完善奖惩机制。奖惩制度可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激化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作用不可轻视。

三、注重保障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基础

(一)保障乏力,实践教学举步艰难

经费不足、后勤保障不力、师资短缺、基地缺乏等一直是困扰高校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难题。

1.经费短缺制约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其展开受制于经费投入不足、后勤保障不力。另外,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有参观、考察、培训机会,教师的素质、能力得不到及时的提高,必然影响其实践教学效果。

2.师资缺乏妨碍实践教学的开展。在高校,十几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几千甚至上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普遍现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还担负着较重的科研任务,工作不堪重负。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需要多人协同作战的课外实践教学难以开展;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另外,教师队伍中有社会经验的教师不多,担当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经验也相当缺乏,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基地缺乏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各高校在开展基地建设时都遇到了程度不同的各种困难,如:有的单位不愿意接纳搞社会实践教学的师生、有的地方对社会实践教学的师生要收取很高的费用、有的企业甚至直接拒绝参观考察等,难以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满意的成效。

(二)强化保障,夯实实践教学的基础

只有经费、后勤、师资、基地等得到了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才能够坚持下来,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构建。为夯实实践教学的基础:

1.要建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可能争取经费支持,作为校外实践的吃、住、行、参观门票、社会调研等开支以及校内实践教学奖励费用,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提供了方便。

2.要加大后勤保障。校外实践教学需要后勤的有力保障,如车辆和主副食的供给等,总务后勤部门必须给予一定的配合。

3.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从学校和学生发展大局出发,尽量按师生之比合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教师的岗位培训,要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出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素质和实践能力。要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增加实践经验。

4.要加强基地建设。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力争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建有几个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丰富内容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生命

(一)内容单调,实践教学缺少活力

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实践的方法,使学生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学生通过眼、耳、鼻、舌、手、身等感观亲自参与和感受客观世界,学到课堂上难以获取的东西。实践教学内容单调,学生意见较大。

1.形式单一,开放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无论课内还是课外,主要是局限于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目的不明、组织乏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

2.以点代面,参与不广。社会实践小分队活动搞得轰轰烈烈,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也由各班派代表参加,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

3.方法简单,互动较差。校内实践主题不明、指导乏力,校外实践深入不够、走马观花,调查报告要求不严、敷衍了事。

(二)丰富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感染力。

1.要坚持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形式多样。让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校园绿化及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社区、农村,回报社会。

2.要坚持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有机统一,内容多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既要要求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参与来完成教学任务与目的;又要要求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通过环境保护、倡导男女平等主题活动的参与来完成教学任务与目的。

3.要区分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后的实践教学,方式多样。课堂实践教学,应坚持采用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等基本方式。课外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激发其参与意识,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