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农村社区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09-07-0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
关键词:农闲农民社区

熊 嘉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获得了更多自由发展的社会空间,拥有了更多的个体经济和文化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农民的个体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农民的文化生活,却陷入相对贫瘠的状态。本文在对个案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75-01

本文以笔者家乡所在地——河南省正阳县为调查地,以访谈并结合实地观察为主要调查方法以此展开对于农村社区文化现状的研究和思考。正阳县位于淮河之滨,西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东靠京九铁路、106国道,南接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全县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耕地l72万亩,总人口73万;?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日照水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史称“膏粱丰腴之地”。经济以粮食、油料作物种植业和家畜养殖业为主,农村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9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全县下设22个乡(镇),本次调研选择了其中的西严店乡郭楼村为主要调查地点。

一、现状

(一)农闲

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开始在农闲时节脱离土地,出外务工挣钱。此次的调查地点郭楼村约有三十户,一百六十位农村居民,常年在外务工的就有九十多人,这部分人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每年回家的次数有限,大部分集中在传统节日春节和农耕、收获时节归家与亲人团聚、帮助生产。而留守在居住地的农民一般则以老弱妇孺为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闲时节农村社区的文化就是留守农民的文化。

据观察,这部分留守农民的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既固守着传统文化,又对现代传媒送到眼前的新文化充满好奇。总体上看,他们平日的文化生活形式十分单调,内容也很贫乏。农闲时主要的娱乐是打牌、看电视、串门拉家常等。同时,由于很多留守农民文化水平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迷恋,甚至还包括求神祈雨等封建迷信活动。对于传统文化的迷恋其实就是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这种怀念在他们平常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尤其在婚丧嫁娶、家族活动、拜神祭祖中保存最为完好,表现也最为突出。

(二)文化消费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国家在农村地区的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再加上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取得的非农生产收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了从事文化活动,进行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农民对子女文化教育投资的重视程度也得到明显提高,一些相对富裕的农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县里、市里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接受教育。总体上看,农民的文化消费状况是不断增长、健康、向上的。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落后的、不正常的文化消费形式和习惯近些年也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三)农民的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以前单一、低水平的层次上了,他们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增长,发自心底里渴求文明的、进步的、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希望自己的精神文化活动能够丰富起来,调查中我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们那种久久压抑在心头的参与热情。此次调查地农民的文化需求从内容上来看以农业科技类文化为主,从需求层次上看以通俗文化为主,从需求形式上看则以反映本地文化为主。由于进城务工农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农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不断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农民的文化需求渐渐趋于与城市接轨,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二、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无论是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还是在农村文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改善了过去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于朝夕之间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果。仅以这次调查地的文化建设现状为依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得文化资源能够真正进入农村社区

调查地农民收入增长目前还较为缓慢,农村文化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纯粹依靠市场手段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恐难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才是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政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文化服务网络。

(二)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应树立以农民为本位的“发展型”文化建设理念

以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总体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产品应尽量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農民的现实生活,为农民所喜爱,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节假日的文化工作应当更加受到重视

如前文所说:农闲时节的农村文化其实就是留守农民的文化。在农业生产和群众文化生活两者价值取向中,农民们往往把前者确定为主要的。由于子女都外出打工,通常只在节假日回家团聚,留守农民就把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因此做好节假日的文化工作也应当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一条重要途径。

(四)抓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

抓好农村大文化建设,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靠这些骨干力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县乡文化馆、文化站要立足本地,面向群众挖掘人才,充分调动本土人才的作用。要为农村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发现、培养、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猜你喜欢

农闲农民社区
农闲时节农产品销售跑出“加速度”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玉米收割机农闲时节的维护保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川南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川南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