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2009-07-08高凌云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货币危机

高凌云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回顾,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理想社會主义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分析论证了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因素,并指出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与其基本矛盾和基本制度并无关系。

关键词经济危机理想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08-02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经济危机,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经济危机的两种可能性:一种来自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买卖分裂可能中断。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流通后,买卖分离了。一个卖者卖了自己的产品却不一定要马上去买自己需要的其他卖者的产品,那么其他卖者就有可能卖不出自己的产品。另一种来自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因支付环节可能中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后,在两个不同的时刻分别起价值尺度和价值实现手段的作用,危机的可能性就包含在这两个时刻的分离中。在执行价值尺度时,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在必须进行实际支付时,一旦有债务人不能如期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一系列支付不能实现,从而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由此造成经济危机。可见,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进一步向现实转化。

马克思还揭示了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无限扩大资本积累,导致了资本在一端积累,贫困在另一端积累,从而需要消费的穷人没有支付能力,而支付能力却掌握在缺乏消费倾向的富人手中。“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①这就是说,资本的利润量与其投入量相联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此,资本家拼命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又千方百计提高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这就必然要出现生产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从而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源自其基本矛盾,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剩,是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危机的解决又使资本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恶性循环将再次发生。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这种周期性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容纳不了它所创造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尖锐,要解决这个矛盾,只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理想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危机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未直接论述过社会主义是无危机社会,但他们对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分析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为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他们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经济危机的。

第一,理想社会主义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并不存在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这一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是一致的,这就根除了私人资本追求价值增殖所出现的生产的盲目性、无序性,因此,也就不存在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第二,理想社会主义取消了商品经济和货币。在理想社会主义中,商品、货币消亡了,原来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中断而引起危机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

第三,理想社会主义实行按需分配。理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按照需求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产品按需分配,这种分配方式避免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大多数人因贫困而导致的需求萎缩,因此不存在社会范围内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从而排除了危机产生的内生性制度因素。

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取消了商品经济和货币、社会产品实行按需分配,从根本上排除了危机产生的内生性制度因素,危机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能克服产生经济危机的最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就能克服单个企业组织内部有计划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从而克服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人民购买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也即是说,社会主义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生产,这是一种没有经济危机障碍的发展。

三、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危机,然而,现实毕竟不同于理想,现实社会主义也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一,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货币经济,这是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然而现实社会主义并非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样诞生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社会之中,而是建立于生产力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俄国、中国、东欧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所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测的情况大不相同。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砸碎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及其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国家建立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没有经历比较充分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经济并没有也不可能取消商品货币经济。

而马克思论述了经济危机的两种可能性:一种来自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买卖分裂可能中断;另一种来自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因支付环节可能中断。也就是说,只要存在商品货币经济,就有可能存在经济危机。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当然,无论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有根本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理论上,虽然它不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但也不能排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现实社会主义的私有经济是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因素。理想社会主义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根除了私人资本追求价值增殖所引起的生产的盲目性、无序性,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制度性因素。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过我国的创新和发展,经济成分已不是单一的、纯而又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并将长期存在下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发展。因此,社会化的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尽管不在全社会大范围存在,但毕竟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小范围长期存在。在此条件下,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着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而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着生产相对过剩,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情况,比如房地产业即是如此。当然,在现实社会主义中,这样的危机并非全社会的、全面的危机,而只是局部的小范围的结构性危机。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这种结构性危机的危害是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的。

第三,国际经济因素對现实社会主义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只要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也会受到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这是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世界经济的波动会直接作用于我国国内经济,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将本国产业结构纳人国际分工,这就难免使自己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受到国际市场状况的影响,从而也就难免要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美国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重要伙伴国,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无疑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显性的影响表现在成品或半成品的出口急剧萎缩,引发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隐性的影响表现在与产品相关的下游产业萎缩、不景气、工人失业。

第四,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引导,通过具体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人口政策等的实行来实现。如果这些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就会推动经济发展;反之,则会加剧各种固有矛盾,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比如错误的产业政策及与此相关的对高速度、高产值的盲目追求会不断加剧供求结构性矛盾,这种局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危机就会出现。

当然还有一些因素可能引发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如特大自然灾害、战争及社会动荡、国际关系的一些意外因素(如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等等。

所有上述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都可能引发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因此,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对经济危机要足够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加强防范。要注意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恰当程度,以避免发生经济危机或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震荡。

时至今日,我们绝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把“经济危机”这个概念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引发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而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由于种种因素也会停滞甚至倒退,因此,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只要其经济停滞或倒退,我们都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危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经济危机”却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制度,其产生有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目的。因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是经济危机带有普遍意义的条件,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也就不具有必然性,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基本制度并无关系。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货币危机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危机”中的自信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