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的认知心理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2009-07-08徐莲梅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世界观主体

徐莲梅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法宝。在思想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人的认知心理角度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认知心理思想政治工作信息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01-02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根本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法宝。在思想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思想政治工作被逐渐淡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正日益显现。全党、各级政府要有所警醒,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任务,抓紧抓好。本文试从人的认知心理角度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对这项工作的理性认识,提高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认识过程就是对客体信息进行输入、加工的过程,外在信息是决定认识的第一要素,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

从强化政治思想的宣传力度,净化社会思想舆论环境入手

(一)认识过程就是对客体信息进入输入、加工的过程,客体信息是决定认识的第一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才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现代认知心理学揭示,人的认识过程就是对客体信息进行输入、加工的过程,客体信息是人们进行认识的来源、资料。有什么样的原材料才能加工出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信息才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认识,所以信息是决定认识的第一要素(这一点正体现了认识的客观性)。

对于个人来说,人们要进行认识加工的信息有两大类:直接性的自然信息和间接性的人工信息。前者指的是人们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实践与体验所获得的由客体本身直接传递出来的信息。比如,对苹果,可以通过看、闻、摸、尝来获取信息进行认识。后者指的是以语言、文字、符号等为媒介获取的关于客体的描述、阐释。比如,对苹果,可以通过别人介绍、书本讲解等取得信息加以认识。直接性的自然信息因是“亲身经历”,对人的认识活动影响最为深刻。但由于个人认识水平、实践活动范围及自然信息本身(大多自然信息具有转即逝性和不可逆转等特点)等方面的局限性,间接性的人工信息对人的认识影响更宽泛、影响频率更高。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建立的现代化今天,人们更易受人工信息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规范信息刺激入手,加大政治思想宣传的力度,净化社会思想舆论环境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其本质与规律难以把握,人生价值意义更是难以确认。所以,人们在认识社会、人生时很需要帮助、指点。各种理论著作、各种传媒传播、身边的各种示范都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信息源泉。人们经常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刺激、思想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念意识。既然信息是决定认识的第一要素,所以要想规范、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从规范、统一社会信息刺激入手。

思想领域里总存在着进步与落后、健康向上与各种腐朽颓废思想的斗争,所以各种传媒就成为他们争夺的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争夺、占领这块阵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提高这种意识,并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展开宣传攻势,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信息是影响人们思想认识的第一要素,在现代社会,人工信息(主要指各种社会思想宣传)是影响力最大的信息源,哪种思想宣传得更广泛、深入,哪种思想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影响就越大,不宣传就无影响,就不会被广泛接受。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思想宣传是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影响、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加大政治思想宣传的力度,牢固掌握传播主渠道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力宣传我们的意识形态,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传先进典型,使它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政治思想;第三,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第四,把政治思想渗透到文艺作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中去。

另一方面,要净化社会思想环境,弘扬社会主旋律,尽量减少不良思想对人们的刺激、影响。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思想文化领域要体现社会主义主旋律。具体来说 ,第一,要严厉整顿图书、音像市场,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管理,把各种消极、颓废的思想意识坚决铲除掉;第二,要在思想上对各种腐朽思想行行为予以鞭鞑、批判;第三,要在实践上严厉打击各种腐败堕落行为,减少社会的反面示范影响。

二、认识过程是主体以一定的认知结构对客体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知结构是决定认识的第二要素,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对社会成员认知结构的调整,把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

(一) 认知结构是影响认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资本论》第一卷第二跋)。这就是说,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摄影式地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要经过人脑的“改造”。现代认知心理学揭示,在具体的认识过程中,认识的主体大脑中都有一个统摄整个认识过程的“先在”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是主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后逐渐形成的,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一种内化形式。

认知结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第一,影响、决定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输入。认识主体接受信息刺激并不是被动、机械的,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主体能动地选择、过滤的过程。现代脑科学已证明,在人所接触的信息中有99%以上被大脑作为无关紧要的信息而摒弃(我们平时所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其体现),只有1%的信息进入主体的意识。究竟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主体意识?进入主体意识的信息有多少?主体的认知结构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不同的主体,因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信息接收、反映。比如,对同一个矿物质,地质学家与普通人所接受的信息量肯定是不同的。“盲人摸象”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第二,认知结构影响、决定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认识都是主体依赖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去整理、改造信息材料,然后把它们吸收、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建构过程。认知结构是主体加工、处理信息的规范、标准。认知主体不同,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信息会做出不同的反映、解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雷锋精神,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有人会说“傻”,不屑一顾,有人则会产生由衷的敬佩,并激励自己仿效、学习。

(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个人思想意识的重要认知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培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认知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世界观决定、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水平、认识模式。所谓世界观指的是一个人对世界及其本质的最根本看法。不管人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不管是自发产生的,还是经过自觉的理论修养产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且总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观察、认识社会与人生。世界观不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不同。所有的世界观都可以分为两类: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或是片面夸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主观唯心主义),或是片面夸大某种精神现象的相对独立性(即客观唯心主义),所以即使包含着正确的成分,但总体上是错误的,必将把人的认识引向岐途、荒谬。比如,“法轮功”宣传疾病是“业力”回报,从而把人的认识进行误导,让人们误认为有病可以不吃药,靠练“法轮功”,靠李洪志“发功”就能够治愈。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看不到世界的辩证性,认识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问题、把握世界,自然影响着认识的正确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科学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及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引导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以实践的观点认识世界;引导人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其次,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思维模式。人类认识活动不仅是为追求真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认识什么、怎样认识,归根到底要服从于个人的利益需要。可以说,正是利益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实践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认识上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使人们在众多的认识方向、范围、内容中做出一定的选择,形成一定的认识。价值与需要是直接相通的:人们需要的总是被认为有价值的,或者说凡是有价值的就是人们需要的。这样一来,需要对认识的影响就表现为一定的价值观对人认识的影响:价值观成为人们认识事物、评价社会、评定人生的内在尺度。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人生、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的价值评价就不同,因而对同一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也就不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影响着人们社会思想意识的形成,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培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只要树立了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就有了理解、认同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做了。

此外,主体认知结构对认识的重要影响及不同主体认知结构的差异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不同主体的认知结构特征展开,要能适应对象的认知结构规律,切不可简单化、模式化,这一点突出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

三、心理、情绪等非认知因素是影响认知活动的第三要素,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注意非认知因素的作用,重视建立与宣传对象的心理沟通,注重激发其情感需求

心理、情绪极不稳定,具有即时性等特点,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它们是影响到认识活动的重要因素(有人称是认知的动力系统)。积极、良好的心理、情绪可以活跃人们的思维,促进认识的进行;消沉的情绪、封闭的心理则制约、阻碍着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正确认识,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些非认知因素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说服人的工作,就是向人们灌输、培养一定的观念,建立一定的信念。这种说服、教育主要是通过语言信息刺激来实现的。前面说过,信息刺激不一定都能被认识主体(即宣传对象)输入,事实上,思想宣传工作经常会出现“听不进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现象,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见成效必须首先使宣传信息“入耳、入心”。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是主体的心理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信任心理和情绪状态,所以,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 建立信任感,消除心理屏障,实现心理沟通

就信任心理来说,个人对宣传者不信任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抵触心理会构成一个心理屏障,阻碍信息的正常输入。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必须重视建立宣传者与被宣传者间的信任关系。如何建立这种信任关系呢?第一,要搞好党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实现人民对党、政府的信任;第二,宣传者本人要清正廉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工作问题,从而赢得人们信任;第三,要把宣传对象摆在与自己平等位置,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像春雨润万物那样逐渐滋润人们的心田、感化人们的心灵

(二)关注人们的需求,活跃人们的情绪

情绪状态是影响主体接收信息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认识的活力。比如,当主体情绪处于健康、兴奋状态时,认识就充满活力,对信息的接收就会积极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压抑着认识能力,制约着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情绪状态如何主要取决于主体的需求及其满足情况。当主体需求旺盛或被预期能满足时,情感就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激发、满足宣传对象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活跃其情绪。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虚功实做,多为人们办实事、谋福利,让人们有好的预期;第二,宣传话题、内容要与人们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激发人们的兴趣。第三,形式上,要让人们喜闻乐见,参与进来。比如说,通过各种群众文艺活动,,寓教于乐,让人们喜闻乐见。也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思想辩论等让人们参与进来,通过参与、辩论,激发情趣、热情,增强认识。

总之,从人的认知心理规律讲,要想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要凝聚人心,必须重视社会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净化社会思想环境入手,加强政治思想宣传,尤其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还要从建立社会成员对党、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入手,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观环境,即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世界观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