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生物如何上实“三课”

2009-07-07

关键词:考试题课本考查

冯 华

一、复习课——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

复习课的课堂模式,我们实施教学案一体化,与大多数学校的模式基本相同,备课时我们参考优秀的考案和学案,同时结合其他的资料如《收获季节》,努力做到以下两个结合:一是知识网络化梳理与相关基础能力培养相结合;二是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的的基本模式为:知识网络化——问题式讲述——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讲解——相关习题课堂训练或讲评(可以当场做再讲评,也可以是直接讲评前一天作业中的相关习题)——要点归纳—课堂小节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复习光合作用知识时,首先师生一起结合必修和选修课本知识构建网络关系,然后对网络关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等几个方面,按照顺序,与学生共同讨论,[JP2]再围绕这几个知识点选配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和训练,关键的知识得到了强化,提高了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同时,将光合作用中图像题、实验题、计算题作为重点,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全面归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增强解题能力。

二、习题课——力求体现思维过程与方法

生物的习题课主要是平时的练习讲评和试卷讲评。

鉴于有些同学盲目的做题,造成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这是高考失败的原因之一。我们在讲评完一道题之后都会有意识指导学生如何在做完一道题后,总结出一点东西,沉淀出一些东西,并反复对学生强调在解题后多反思,即对解题活动的反思,主要包括:

对试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或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面对新题,部分同学一时难以下手,这与找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有很大关系。

反思所用解题方法。本题答案是如何切入的,是题中的某些关键词句还是课本上的某个结论;答案的文字是如何组织和表达的,应注意什么问题;若把某一条件换了,此题又变成什么样的试题,又如何去解等等。

解题规律的反思。解完一道试题后,反思所用解题方法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怎样解答最具技巧性、且最简单?通过几道题的比较,引出一类题的解法,可更有效地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解题失误的反思。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出现种种失误,这些失误既有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的心理调控、时间的合理安排等方面。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时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又是如何改正?我的“老毛病”又犯吗?解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及时整理,来提高辨析解题错误的能力,努力克服自己在解题中的不足之处和不良习惯,提高解题效率。

此外,还有解后反思题中陷阱所在及推理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反思语言表述是否简明、准确、严谨、完整?解答过程是否优化?哪些思维回路是在盲目中被多余添加的?

总之,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善于在反思上下工夫,既可促其牢固掌握“双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生物,老师搞好生物复习的有效措施,更是一种提升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三、专题课——力求体现能力与思想

二轮复习以强化主干知识,查漏补缺;提炼方法,形成思想,提升能力为指导思想。专题课是常用的一种复习方式。在设置专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复习方向,狠抓热点知识

能力的考查离不开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说明》中长期稳定不变的内容,往往是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点、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规律、思路和技能。

(2)提炼方法技巧,形成常规解题思想

在复习中要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总结。平时的习题讲评课虽然讲了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但由于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时间久了,也未必能有效应用于解题中。通过集中对同一类思维的有效的练习和讲解,可以全面深刻理解,并能在考试中较灵活应用。

比如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习惯于常规方式去思考,有时很难获得准确答案,而运用等效转换的思想,换一个角度或方向进行思考,却很容易获得答案。如比较常见数形转化,题目给出一组相关数据,要求说明数据所对应的生物学含义之间的关系,有时因为数据较多,学生难以抓住内在变化规律,我们就指导学生将数据转化为坐标轴中的曲线,这样就很容易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的量怎么变化,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等之类的答案。与之相反的,有另一种情况,题目给以坐标曲线,要求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常规思维无法解答的时候,我们建议学生将坐标曲线换成表格数据,再运用分析表格数据获取结论的方法进行思考,或许难题迎刃而解。常见转化还有:抽象与具体的转换、个别与一般的转化、抽象与具体的转化等。

(3)研究经典高考试题,解读“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经典的高考试题往往设计巧妙,对知识的考查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对能力的考查又常常令人叹服。通过对典型高考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意图,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课本基础知识组织答案,学会从题干中寻找解题线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再通过纵横展开、多方面设问、发散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变式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透彻理解,触类旁通的效果,也增强了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信心。

猜你喜欢

考试题课本考查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