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
2009-07-07刘冰
刘 冰
摘要:在教学法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其中,备学生,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方法,思想情况等方面尽量做到因人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总结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心理;方法;优化
初一学生在小学里接受的是“一口一口喂”的教学方式,一下子适应不了中学科目多,靠自己消化的情况,对于课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其他科目完全不同的英语学科,更由兴趣极浓变成学习包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
一、从学生方面讲
有的是方法欠佳造成。大部分学生初一才接触英语,开始的A、B、C吸引着他们,但慢慢地随着单词量的增加,他们越来越觉得单词难记,英语难学,又没有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英语自然而然变成了包袱;有的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造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民过上了比较富裕的日子,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尚意识不到父母的艰辛,意识不到是给自己学知识,仅是完任务似的读书;也有的是兴趣爱好不同造成的,有的学生喜欢
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像数学、物理等,而不喜欢靠死记学习的英语。
二、英语知识结构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容易受母语的干扰,另一方面是词汇量,语法内容的增加。
①英语的语调分升调,降调和平调,而汉字有一、二、三、四和轻声五声调。有些学生常常借助汉字发音来念单词,比如把“book”念 “玻克”有的干脆把汉字注在单词下面,如:“Thank you verymuch”注成“三口油给你妈吃”时间一长,由于学习内容加深,要求提高,学生便不适应英语学习。
有些学生因为受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常用汉语的语序来说英语,比如:“桌子上有一本书”就会有人译成“On the desk have a book”。正确的译法是: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英语词汇中名词的“可数”或“不可数”的概念,动词的“延续”和“非延续”之分,与汉语都不尽相同,比如,“我这本书买了两年了”。常有学生说成:“I have bought the book for two years”而正确的该是“I have had the book for two years”,“I bought the book two years ago”或者“It's two years since I bought the book”。
②对初中学生来说,记单词是一大难关。词汇量不足,成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绊脚石,由于方法不当,有的学生只靠机械记忆,按单词的字母顺序死记硬背。这样,单词遗忘快,花费的时间又多,给英语的各种实践带来了很多困难,渐渐地就听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说:“我怕英语”、“我讨厌英语”之类的话。
总得来说,学生在运用英语时常常用“中文思维+英文形式”来套用所学的词汇,因而出现了许多不正确的句子。由于母语的影响,又造成英语学习的脱节直至失去兴趣。
虽然如此,初中生英语学习依然有求趣,求知欲强,但意志薄弱,求胜心理方面的共同特点,教师应很好地把握这些特点,想法设法提高教学效率。
1.求趣心理
初中生产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原因大致相同,大都是因为对新异知识的好奇,但知识一深入就会有一些学生逐渐冷淡以致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同时把教学方法由呆板的语言知识说教,变成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多创造情景,重视听、说训练。比如,利用实物、多媒体等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运用简笔画对课文情节进行描述,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40分钟的课内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的机会,课后给差生做语言操练活动等。同时,教师要自觉地置身于学生之中,加强师生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吸引学生,把学习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要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胜利完成各项任务。
2.求知欲强,但意志薄弱
初中学生生理上趋向成熟,也逐步明了学习意义,而本身知识的肤浅,使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遇到困难,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就采取应付或逃避的态度,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因此,初中学生必须克服“马到成功”的急躁心理,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习惯,坚持不懈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作出成绩,磨练意志。
3.求胜心理
初中学生由于身心迅速增长和发展,他们的成人感也迅速发展,喜欢以成人自居,好表现自己,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在他人之上。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评价,那么他们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承认,学生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从而情绪稳定,不安心理因素程度下降,英语学习劲头日趋高涨。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教师更应了解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化英语学习。
(1)激发好奇心,鼓励提问题。好奇心能够促使人去思考自己未知的东西,激发对这些未知东西的强烈兴趣,从而成为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鼓励学生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创造有变化而且能激起新奇感的学习环境。
(2)正确运用激励艺术。激励艺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思考,增强学生思维活动。激励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表扬、竞赛,通过教师的面部表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求知欲。例如,在课堂上,有些表达能力差的学生答对了问题或开口说了一些跟问题有关的话,教师就用“very good”“excellent”等词来鼓励他们。有些学生由于害羞紧张,心里没底,不敢答问题,教师可以用微笑慢慢地让学生跟随自己一起回答,学生的紧张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