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物理教学中模型意识

2009-07-07唐德政

成才之路 2009年14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意识

唐德政

摘要:物理教学应立足于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和方法论的渗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模型意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模型;意识

一、 理想模型的建立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为研究问题的方便,或为取得精确的数量关系,往往要把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简化,简化就运用了抽象法;在分析原型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把原型中的主要特征保留下来,而舍去次要特征,使原型简化、纯化到理想程度,即简化成一理想模型,然后用它代替原型进行研究。

物理学中有许多理想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绝缘体、绝热过程等,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模型时要依据研究目的及性质来区分原型中哪些是主要特征,哪些是次要特征。一般来说,对所研究的问题起决定作用的特征就是要保留的主要特征,反之,不起作用或起次要作用的就是要精简或忽略的特征。

研究任何物理现象,都应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例如,电学中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与带电体的电荷多少、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带电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及介质等多种因素有关,情况是复杂的。若不分轻重地考虑各种因素,非但不能得出精确结果,反之还会对复杂现象的研究感到束手无策。通过不断探索,科学家创立了有效的模型方法: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次要因素,构建了许多合理的“理想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对复杂问题的研究。

二、 如何对待模型

1. 一物可以有多种模型

每个物体有许多特性,如形状、大小、质量、温度、导电性能等。从不同角度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会不一样,同一物体当然就被抽象成不同模型。譬如地球,当研究它的轨道运动时可以视为质点。研究静电问题时,地球常被当做一个球形导体。由于我们面对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因而从不同侧面研究不同的物理现象,对研究对象将采用不同的模型。

2. 模型是相对的

模型突出了物体某一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否“主要”只能通过比较才能认定。情况不同,主次因素可能换位,模型就要相应变换,不问条件,认定一个模型处理问题,常常会导致谬误。

三、 要树立模型意识

1. 公式要和模型配套

物理定律或定理都是运用某一特定模型,通过实验而总结归纳出来的,应用它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是否符合定律所要求的模型条件。忽视这一点,定律和模型不相适用,盲目应用,将导致错误。

2. 自觉选用模型

我们平常讨论一个问题或计算一道习题,好像没有提到模型的问题,其实不然,而是使用了模型,只不过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套用了惯用的模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即视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自觉选用合适的模型研究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事物千差万别,各门学科的研究、学习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方法。物理课堂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记住定律,背出公式,会做习题就行了,而应立足于物理思想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方法论的渗透,这对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大有帮助,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金沙县安底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渗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