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09-07-06刘军
刘 军
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进行新课的学习时,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颐和园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大名园建在哪儿呢?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在学生连连的赞叹声中,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老师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再见了,亲人》这一课,老师可先用CAI课件放映录像片,展示1950年6月份,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派出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等实况。接着继续展示中朝并肩作战,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事迹。那么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分批回国,与日夜战斗在一起的朝鲜人民告别时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这时停止课件放映,而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都急切地想知道当时的情景,那么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而学生则会兴致高涨、聚精会神。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课文背景
学习某些课文,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在介绍背景时,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注意思想教育的渗透。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老师枯燥的介绍方式和没有感染力的介绍语言。即使老师讲解得较详细,也只能让学生产生抽象的认识,而不能有生动的感性的理解和体会,那么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使教学如鱼得水,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背景,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以及詹天佑修路时的恶劣气候和险恶地势,不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可感的画面、文字幻灯片和气候地形的图解,学生就理解得更快,他们能从画面中体会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欺负压迫给詹天佑修路带来的巨大阻力和压力,从而由衷地佩服詹天佑,并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然而,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的积累有限,在思维创新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或偏差。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拓展空间,使教学内容和方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加以适时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提出假设、寻找答案、表达见解、求异创新。例如《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教师如果光凭课文中简短的对话,光靠老师的几句讲解,要让低年级学生明白环保和行为习惯比较困难。但老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小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小路的两旁开着美丽的鲜花,大家都喜欢这条小路,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可因为大家不爱惜,美丽的小路很快不见了。老师此时提问,看到这么美的小路不见了,你想说点什么呢?小朋友们都积极地讲了起来,有的从行为习惯上说,有的从环保方面说,大家各抒己见,热闹极了。
再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老师将从电视录制下来的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壮烈行为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他们的思绪都跟着一起回到了当时的战争年代,他们崇敬佩服狼牙山五壮士,也痛恨欺负我们的敌人。此时老师抓住时机要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思想也受到了教育。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等特点倍受师生的亲睐。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可能会恰如其反。因此这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元功,俞军.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学的出路与困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2] 蔡莱丽.语文素质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5).
[3] 蔡立珊.CAI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J].科技信息,2006,(8).
[4] 贺红英.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