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认知的基本状况分析

2009-07-05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大学生

史 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来自社会各领域变革的影响和冲击。本文将结合高校工作经验,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认知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提高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青年时代是人生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时期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值正在逐步形成和确立阶段。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来自社会各领域变革的影响和冲击,其思想观念既有敏感性、向上性、进取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动摇性、易变性、脆弱性的一面。具体表现为:

1 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存在思想认知和践行不相统一的矛盾

经过长期学校马克思主理论教育,大部分青年在理论认知方面相对熟练,大量的调查报告都证明现代青年大学生绝大部分理论认知水平较高,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但在其行为上表现却不完全一致。例如在政治价值的判断方面来说,他们既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十分关心政治,但又不太愿意“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们既承认政治不是“空谈大道理”,对大学生成长有实际意义,又认为政治是“无谓斗争”,避而远之;平时相对不“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但到接受考验的关键时刻,又相对倾向于激进、非传统的参与方式。另有广大青年学生对“贪污腐败”恨之入骨,总是把“反腐败”作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首位,并对政府反腐败方面的工作成效不很满意,但实际上,对“轻度腐败”又给予一定的接纳,甚至部分青年认为工作以后,必要时可以利用行贿受贿解决棘手问题。这即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理论教育中常见的“知”与“行”、责任与义务、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些矛盾思想折射出他们还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教育中许多对人的品性、情操等要求较高的理论付诸实践的现实,也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认知没有升华的反映。

2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认知途径中对传媒的鉴别力相对薄弱

相对于传媒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传媒对青年大学生亲和力的递增,多数青年表现出对传媒的批判力、鉴别力薄弱,以致防碍青年社会化的正常发展。青年处于一个信息的海洋之中,这些庞杂多样的信息交织在一起,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各种形象、色彩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人的感官,精神意义明显削弱,情感教育缺乏。大学生对传媒的过分依赖,造成心灵的封闭,鉴别力的弱化,使得大学生价值观中实用性、功利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日益明显。同时,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为主的传媒的依赖,使得他们思维的方式受到了制约,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层面,而不去做深入的思考。青年大学生在认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矛盾在青年思想中的反映,对问题的解决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青年大学生关心社会改革和发展,但在对改革中出现的复杂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鉴别,存在认识的表面性、随意性和情绪性,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笔者所作的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能够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以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回答“对入世、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等新事物,哪些态度和做法是可取的”这一问题时,中选率最高的选项分别是:和中国实际相结合(33.2%)、辩证分析(30%)、积极融入(29%)。75.6%的同学能够从实际出发,理性地对待台湾问题,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此外,84.4%的同学能够根据变化发展的形势,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调查同时显示,由于受到自身理论素养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比较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认识比较模糊。

4 存在对亚文化和外来文化兴趣较浓的倾向

当今时代大学生成长的特殊经历,使他们对主流文化的认知明显的表现出父辈的艰难经历和自身的优越环境的反差,政治社会化进程有明显衰减的趋势。许多学生一听到“政治”、“主旋律文化”这些名词,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冷漠和排斥,他们觉得这些很空洞、很教条,是不实用的,也离他们很远。而那些被我们常常称之为非主流文化即亚文化和外来文化却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如各种怪异的服饰和发式文化、“哈日”、“哈韩”等偶像文化、崇尚“HIP-HOP”街头文化等等。出现这样一种倾向的原因很复杂,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本身的问题,有传媒导向的问题,当然也有学生自身成长特点的原因。

就马克思主义宣传本身来看,对比国内外思想政治宣传的模式和方法,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大多或者是在传媒中“板着面孔”开辟专栏进行说教、或者是在课堂上专辟课程灌输,抑或是各种会议学习。不容否认,这些形式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大政方针是必要的。但多年一贯制的形式、直白枯燥的内容,让我们的宣传教育越发显得缺乏灵活性和亲和力。

5 个人价值和需求的倾向高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价值倾向

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渴求,更有以民族兴旺为己任的决心,但在求知的目的性上,个人价值和需求的倾向高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价值倾向。之所以存在这种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矛盾选择,这一方面从主观角度看是因为大学生其年龄和阅历的约束,思想尚不成熟,在内心还没有形成思行统一的稳定的价值判断标准,思想和行为的随意性较大,容易随波逐流。而另一方面从社会宏观的客观现实看,一是因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使高校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有些学生认为理想有利就想;前途有钱就图;还有的学生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虚的,金钱是实的,要抛弃远的,扔掉虚的,捞取实的。二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学生的生活追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表现为求知欲加强;另一方面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个别学生甚至盗窃他人财物、打架斗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这些情况说明,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如何既满足学生多层次物质文化需求,又积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健康生活引导的重要任务。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复杂的社会群体,审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认知状况,我们必须树立社会的视角,全方位的加以分析比较。因为青年大学生的时代性是以个体观念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中也蕴涵时代在他们身上的烙印,他们形象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浓缩。因此,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认知现状,从而,给学校家庭等的正面教育在今后的发展提供解决的思路。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大学生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政治法律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