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误区及对策
2009-07-05王非
王 非
摘要当今我国教学论研究在传统与现代整合过程中不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教学论的发展趋势阐述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论研究者缺乏协作意识,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存在的问题,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三方面论述,并依据解决教学问题研究瓶颈的关键——主体性,为现代教学论的切入点是必要的、必然的,是具有优势的。无论是在自身体系构建方面,还是在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了教学论体系构建与为教学实践服务之间固有的矛盾冲突,增强了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真正实现自身的现代转换,从而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教学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研究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无论是观点更新的速度和力度,还是理论构建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教学论研究硕果累累。但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能发现一些不足的,在此一一说明。
1 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1)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对传统教学论重新思考,并不是主张复归传统,而是正确地对待它。现代教学理论正是在排斥传统教学理论中落后思想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现代性,而传统教学理论也由于被现代教学理论批判和继承注入了现代气息。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教学理论得到“ 新生”,现代教育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新时期的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传统和现代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发展着。
(2)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当今我们不仅要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的教育,以使科学的教育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而且要以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过程,是“ 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高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
当今,“科学至上”、“技术理性”的泛滥,使人们的生存体验、审美享受以及人性和良知受到强烈的冲击。时代在强烈呼唤人们的社会良知、伦理道德和终结关怀。于是,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培养,也是摆在教学论发展的重要任务。
2 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论研究者缺乏协作意识。国外教学论研究之所以高潮不断,创新不断,无不是教学论学派各成员间团结协作的结果。我国的教育科研体制不甚合理(个人参评),造成了单兵作战、个人研究的不良状况。而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必然会造成研究成果水平不高。
(2)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存在的问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在教学领域始终是存在的,关键在于研究者如何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外在教学论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研究者,无不是教学理论家与教学实践家的有机结合体。他们都是针对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实践实验中概括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使之上升到理论化水平推广,对教育实践施加影响;或是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论领域,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研究,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结合教育教学实验去验证、修正进而完善推广。这样做才有助于其学派的理论体系构建在科学基础上。
反观我国,研究者重说轻做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思辨是必要的,但思辨应以教育教学现实为对象。当前教学理论界与实践者存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育实践工作者指责现行的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乏力,教学理论落后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学理论研究者指责教学实践工作者并没有把教学理论真正当作在教学实践中指导自己工作的依据,并没有真正想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崇尚经验,这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教学论研究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及推广,但主要还是大多数研究者没有、有些也是不愿走出书斋,深入到教学实际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停留在抽象思辨的层次。大家也知道,没有实践,理论必然是空洞的,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脱离实践的理论由于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不受教师欢迎、采纳和应用,但人们仍是听之任之。而广大教师轻视教学理论的倾向将严重制约我国教学论的发展。
(3)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实验经过多年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对以往固定的研究模式造成一定冲击。形成这种可喜局面,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稍作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就不难发现,我国这些年教学实验的发展,未免实践热情有余而理论准备不足。一些教学实验工作者是面对大潮涌来,半自主乃至不自主地卷着进去的,来不及认真思考究竟是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实验,对于教学实验发展的历史,对于教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等,差不多陌生而缺乏了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发性乃至盲目性。在教学实验中存在的这种自发性和盲目性对教学论研究无益。
3 解决教学问题研究瓶颈的关键——主体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的“人”是学生,教学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各科教学任务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双方既有对立性即存在差异,一方制约另一方;又有同一性即教学任务总以学生潜能为依据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各科教学任务和学生发展水平这对矛盾中,矛盾双方处于一个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不排斥教师的作用,但是,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效果表现在学生,只有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并收到预期效果,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必要性:过去的教学论之所以在专家学者的权威评论中、在大众传媒的正确舆论中、在人民群众的公平议论中受到强烈谴责,是因为它忽视甚至扼杀人的主体性。所以有学者呼吁说:“当代教学论的研究主题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实现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现代教学论只有实现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才能实现其生成的条件和存在的价值,因此,现代教学论很有必要把主体性作为它的切入点。
必然性:我国封建社会历史较长,禁锢很严,导致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主体极少。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人的主体性品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重要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素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主体性理论,积极倡导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成为引导社会发展、激励人们进步的时代精神。同时,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文化的发达,为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使之成为可能。这些,就是现代教学论以主体性为切入点的历史必然性。
优越性:首先,在教学理论上有优越性。以学生人格的完善为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内容把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化、个别化、综合化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突破以教代学或以学代教的片面性,教为不教,学为创造;形成业务关系与伦理关系、情感关系融为一体的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其次,在体系构建方式上有优越性。过去的教学论各部分彼此分割,给人以“拼盘”的感觉;若以主体性切入教学,以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发展为落脚点,将主体性贯穿整个教学论体系的主线,使教学论各部分之间表现出一种有机联系和逻辑张力,使体系的结构严谨。再次,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优越性。它与时代精神一脉相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既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容易被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它科学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从根源上解决了教学实践问题。
4 现代教学论的实质——弘扬育人为本的教学观
主体性是人所独有、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现代教学论致力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认识和处理学生(主体)与学习内容(客体)的关系上维护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作用,发展人的个性,彰显人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学论的实质不是以教书(知识)为本,而是以育人为本,教育全体学生成人——成为真正的人,即有主体性的人。早在公元前220年的战国时期,老子就倡导“无为之治”、“不言之教”,教育者应“贵其言”,即少发号施令,使受教育者自主、自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公元1世纪,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是“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虽然传统教学论不一定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能起作用,因而影响到全世界。赫尔巴特之后,英国的斯宾塞、瑞士的皮亚杰、原苏联的凯洛夫等,教学理论都强调知识的授受或者说认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数十年,基本上是凯洛夫教学论占主导地位,一方面适应了经济建设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达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近期目标,导致教学等于求知,求知为了升学。统一的国家课程、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考试标准,生产统一的“标准件”。学生被物化为“两脚书柜”、“知识容器”;教师也被物化为升学的“发动机”、知识的“扩音器”;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工艺流程,不是育人,而是造物。这样把人逐步物化、人性逐步缺失的教学,是不道德的行为,也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抹煞了人的个性,贬低了人的价值。人本主义哲学从人的个体生命出发,认为人的终极价值是自我实现,关注个体价值和内在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生命出发,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必将实现共产主义,人类最终成为社会的主人,在肯定个体内在价值的同时,强调人类价值和外在价值。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人类是个人的集合体,个性兼有类的属性;人的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内核,人的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外化。现代教学论强调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实现每个学生的价值。
总之,主体性作为现代教学论的切入点是必要的、必然的,是具有优势的。以主体性为切入点构建起来的现代教学论,无论是在自身体系构建方面,还是在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方面,都会取得实质性进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了教学论体系构建与为教学实践服务之间固有的矛盾冲突,增强了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真正实现自身的现代转换,从而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