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研究
2009-07-05宣莹
宣 莹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一项崭新的事业,它需要冲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需要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羁绊,因此,在建设实践中需要建立持久、可靠、有效的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
1 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1)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作用。农民的弱质性、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和农村在经济发展上的弱势地位,导致工农和城乡发展的不协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靠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改变,必须通过农村改革与建设来改善,且只能依靠政府出面倡导与推动。
(2)提供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撑。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资金支撑,是政府主导作用中最重要的内容。目前山东省农村社会事业还不算发达,农村义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等亟需政府扶持。政府应对农村的道路、供排水、通讯、广播电视、校舍、卫生院等基础设施,以村为单元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民建立大病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救助制度。
(3)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作用。政府主导,并非要政府大包大揽,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来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其次要辅助农民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要搞好试点示范,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2 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1)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首先,要要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和农户,向广大农民群众宣讲好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优惠政策。其次,要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切实把发展自主权交给农民。只有搞好教育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的主体意识才会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不断增强。
(2)运用政策激励,激发群众的“进取”意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得农民的拥护,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很多扶持政策含金量高,农民群众期望度也高,落实好每一项政策都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在制定出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时,要善于运用有限的扶持资金,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各项工作开展快的村,政府给予重点扶持;对响应号召快,行动积极的农户,政府给予一定奖补。要将扶持产业发展、支持民居改造、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的政策细化落实到项目上。
(3)抓好典型示范,激发群众的“思齐”意识。通过典型示范,可以使农民实实在在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身边其它农户发展产业、改变面貌、提高生活质量的历程,从而引发农民群众的“思齐”意识,增强其建设家园的紧迫感。选择一批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农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作试点,逐步向一般村扩展。在试点工作中,要集中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群众学着走、比着干,带动其他农户整体推进。
3 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大力推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大力推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将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增强创新能力。从山东省实际出发,瞄准世界农业高技术发展前沿,重点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与分子农业、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和节能减排、农产品精细加工等技术。加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的实施,深入探索跨区域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的经验,为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提供支撑。
(2)加快农村民生科技进步。面向农村民生需求,加快农村民生科技进步,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撑。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以农民健康、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康居工程、农民就业创业为重点,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应用。重点培养一批乡土科技人才,鼓励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业,带动农民就业。
(3)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调动科技人员和农民两个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继续推广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把农村科技服务的对象从偏重个体农民向农民、农村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并重拓展,把服务领域从偏重农业向农村产业、民生等并重拓展加强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开发,推动统一全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公益性号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