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主问题,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

2009-07-05王加云

科教导刊 2009年35期
关键词:于勒菲利普文本

王加云

摘要现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认为,阅读是一个人灵魂丰富与提升的最有效的途径。一个初中学生语言的积累,阅读视野的拓宽,生活时空的拓展与延伸,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情绪情感的丰富,思想的深刻等都有赖于它的阅读生活。

关键词设计提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三方对话策略,对话必须要围绕良好的语感的培养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的形成来展开。设计主问题引领阅读教学活动的深入,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根据结构脉络来设计主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出自名家之手,而且很多是名家名篇,不仅内容生动丰富,而且大多数文章结构清晰而典型,这样的结构利于作者将文章写得血肉丰满而摇曳多姿,这样的文本有利于读者阅读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把握读者文本的要领与关键。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能抓住文章清晰的结构脉络,设计主问题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层次。

又如:九年级上册吴昀的《与朱元思书》一文,第一段中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本句领起了以下对富春江一带山水绮丽风光的描写,和这些内容构成结构上的总分关系。抓住这一句可以巧妙的设计主问题,灵活地引导学生阅读。下文哪些句子写山奇,哪些句子写水异,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独绝的?由此可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和这些内容是什么关系?试探索用这种结构对文章表情达意的好处。经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生较好的完成了阅读探究,领悟到总分结构能条分缕析的记叙和描写,让人切实的体会到文章条理清晰,表述清楚。

2 根据思维创新来设计主问题

创新是事关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教科书精选了很多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篇目,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精选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在九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选择了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设计主问题进行以联想、想象为突破口的思维创新教育。(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主要情节有哪四部分构成?(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3)如果于勒发了财,真的回到哈佛尔和他哥哥一家一起过日子,故事情节又会怎样发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交流讨论,较顺利的完成第一、二个问题的探索,得出了结论。文章的线索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于勒是否有钱。文本的情节主要由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和躲于勒四部分构成。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一个主问题,笔者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如果于勒真的发了财,回到哈佛尔,接下来情节该怎样发展呢?学生开展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了精彩的改写。有的同学写道:于勒回到哈佛尔,给了哥嫂一笔不菲的钱,让他们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富人的生活,一开始菲利普夫妇千恩万谢,逢人就夸于勒是有良心、有能力的人,渐渐的克拉丽丝已不满足这种小富的生活,几次三番“劝”自己的丈夫菲利普先生,再找于勒想想办法要一些,后来终于在克拉丽丝的“劝说”下,花钱买凶干掉了于勒,侵吞了他的全部财产,过上了上流富人的日子……有同学写道:于勒终于回到哈佛尔,但出乎预料的是他并没有给菲利普夫妇什么,当菲利普夫妇上门找他寻求帮助时,他先是婉言谢绝,后来终于耐不住不断的“找茬”,让公司的保安狠狠地“劝告”了他们,皮开肉绽的菲利普先生和太太终于不敢再来打搅了,从此于勒最终成了菲利普夫妇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由此可见,学生的对文本的感悟也更加深入,联想、想象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3 根据文道结合来设计主问题

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不仅文字优美,内容精彩,而且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很好的材料。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主问题,进行语文训练进行学生德育教育。《鼎湖山听泉》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我的叔叔于勒》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多收了三五斗》可以通过丰收成灾对孩子们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陈涉世家》可以教育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认识它灭亡的历史必然。《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从而认识它的毒害社会的罪恶。《背影》教育学生拥有热爱父亲的美好情愫。《都市精灵》教育学生热爱小动物,增进环境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譬如,七年级上册张之洞的《领养木雕》一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主问题,对学生进行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教育。课文讲的是“我”的爸爸支持亚非拉建设,回来时送(下转第52页)(上接第49页)我一只工艺品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知道后,逼着我去要回来,我伤心极了的事。笔者设计的主问题是:这件事到底怪谁?这件事事前、事后该怎样处理才好?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最终学生认识到这件事中父母和“我”双方都有责任,问题出在爸爸给我时没有说不能送人,我送给万芳前也没有和父母商量。最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认识到避免和减少与父母产生误会的方法是交流与沟通。学生们还想出了事到如今解决的好办法:有的学生认为,“我”应该找万芳解释清楚,拿回羚羊木雕,既然是好朋友,万芳也会理解我的苦衷,友谊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更深一层。也有的同学认为,万芳出面不好,由她的父母出面,跟万芳解释,拿回羚羊木雕比较好。甚至有同学认为,我向万芳解释,并送她别的东西换回羚羊木雕,加深友谊,也好为这件事留个纪念。学生们的想法有的很好,有的虽然还不乏幼稚,但在认真阅读文本,积极开动脑筋解决主问题的进程中,思想品德得到了生动活泼的熏陶与教育,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切实的落实。

概言之,设计阅读教学的主问题引领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设计主问题的方法可以结构脉络、思维创新和问道结合三个方面入手,当然设计主问题的方法还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只要我们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为己任,以设计主问题为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坚持实践与研究相结合,不断反思阅读教学实践,不断运用研究的新成果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阅读教学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品质必将得到切实的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必将走出低谷,迎来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春天。

猜你喜欢

于勒菲利普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活跳板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