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业布置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2009-07-05陈静邵振鹏冯莉
陈 静 邵振鹏 冯 莉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作业的布置的内容和形式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应从多角度切入,通过设计地理情境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练习不仅能起到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而且还能起到举一反三、促进迁移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作业布置多样性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少地理教师的作业观存在着误区:地理作业都是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地理作业都必须是形成书面文字材料的填图册及辅导练习题;地理作业都必须按一种格式做同一内容。
教师的这种作业观会直接影响地理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使作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限于学科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形式单一,只注重格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新课程下的作业功能既应体现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检查功能,还应表现出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深化和提高功能,表现在体验和实践方面的体验和发展功能。
2 地理作业的设计
2.1 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作业的内容首先要紧扣基础性,要以每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
(2)多样性原则。为使各个学生尽可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也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该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增添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的供选作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探究性原则。地理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理念,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通过做探究性作业学生思维得到激发和延伸,使思维更灵活、深刻、开放。
(4)主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5)开放性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地理作业要使学生思维得到延伸和开放,因此,多设计以突出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作业题,不要把学生解题做作业的注意力仅仅引导在课本知识范围之内,局限在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这一狭窄的途径。
(6)合作性原则。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可以采用互动协作原则,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更好地培养合作能力。
2.2 作业设计的表现形式
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外,还应补充设计以下几类作业:
(1)展览类作业。如结合环境问题开展手抄报展览、编辑地理手抄报、地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设计环境公益广告等。
(2)讨论类作业。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进行辩论等形式。
(3)演讲类作业。如开展上课三分钟实事热点地理问题演讲等。
(4)阅读类作业。如结合书内阅读资料或教师针对性地从期刊、报纸、网络等选编一些与课堂作业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5)实验设计类。这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
(6)观测类。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测算当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其变化规律;测当地某时期内的气温,找出气温变化规律,推测天气变化。这类作业需要一定时期的观测,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7)图表制作类。如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地理学习应注重地理图表的运用,在高考中几乎每一道地理题都配有图表,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
(8)调查类作业。如结合教材内的课题展开调查并撰写小论文小或小报告等。这类作业主要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地理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
(9)手工作业。结合教材自制地理教学用具等,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亲自操作或参与利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这类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能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效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
多种新形式的作业更利于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为使学生负担不过重但还要人人参与,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一年级一学年中必须参与完成观测或实验类作业一项、调查或研究报告作业一项、演讲或讨论类作业一项,阅读类和展览类作业以个人形式必须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