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09-07-05杨力
杨 力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应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同时,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更应该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精心设计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的导入,往往能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投身其中。这种导入犹如一位高明棋手的良好开局,中局和残局的无限玄机皆藏其中;也恰似一篇优美乐章的前奏曲,埋下了很多伏笔,给人以无尽遐想,使听众急于知道该乐章的高潮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捕捉住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影视故事导入、音像导入、图片导入、设疑导入等方法来进行。如讲《西方文明之源》可讲述“马拉松比赛的由来”,讲《难忘九一八》,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2 教学过程中不要空洞无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引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用“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表明越王立志雪耻的决心、用“围魏救赵”的故事来说明军事谋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成败等等。通过引用历史故事架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也完成了知识的传授。
2.2 不同的课文提问方式也要不一样,避免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国有一句古话:“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可以联系到中国历史,这样就让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体了,又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面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们可以将课文脉落以提问方式出现,让学生找答案。然后老师再补充。这样学生不仅成了学习的主体,轻松学习,老师也减轻了负担。
2.3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于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自由、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大脑是开放的、高涨的,思维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课堂的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才有兴趣学习这门课。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努力创造条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可以放一些有关课文的影像,再现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人生观。比如我在讲中国近代史时,让学生观看一些革命影片,不仅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历史事件,增强了记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革命先烈们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4 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知识
俗话说“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应该不断的补充知识,让自己不被学生淘汰,这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荣幸。
总之,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笔者教学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