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四字”特性提升教学实效
2009-07-05葛灵芝
葛灵芝
摘要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情”字,激发学生能动学习潜能,体现“探”字,提升学生探索实践能力,体现“新”字,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体现“全”字,促进学生整体素质进步,实现高中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教学实效学习潜能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方式,强制的手段,进行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出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技能、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有效养成,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双提升。”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有效性”是不适应的。近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就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人在探索和研究中,认为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情”、“探”、“新”、“全”等特性,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效果。
1 体现“情”字,激发学生能动学习潜能
人类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喜怒哀乐是人类情绪状态的最直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绪和适宜的环境,能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进行充分的激发,实现学生学习潜在能动性的有效提升。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高中生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关系和爱护,教师应低下身子,深入学生中间,通过个别交心,集体班会,家庭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将内在情感转化为学习潜能。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数学史一门生活的艺术”。弗赖登塔尔说: “数学必须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与数学密切关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知识时,教师可设置测出风暴速度变化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二倍角函数时,可以设置挖梯形渠道的实际问题。要善于运用精辟优美的教学语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生动,幽默,精彩的教学语言能够对教学实效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使学生听起来生动有趣,学起来轻松自如,做起来得心应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延伸,将平淡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彩,幽默的语言讲解出来,从而实现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信心的增强。
2 体现“探”字,提升学生探索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列宁指出:“人们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实在的途径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高中数学新课标纲要中也指出:“必须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各个专题中去,安排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活动。”由此可见,在教学时,教师不能进行脱离现实空间和现实数量关系的空洞教学,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寻求,解答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的形成,发展及本质,做好学生实践探究的引导和指导工作,对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步骤、要求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在“三角函数的应用”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弹簧上挂的小球做上下振动时,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s(cm)随着时间t(s)的变化规律为s=4/3sin(2t+%?3),t∈[0,+∞]。用五点法做出这个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所要进行实践探究的问题:“(1)小球在开始振动时(t=0),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多少?(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离开平衡位置的唯一是多少?(3)经过多长时间,小球往返振动一次?”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实践探究的工具、过程和注意的问题。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让学生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解答问题的能力,便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 体现“新”字,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不断前进、发展和壮大的不竭源泉。随着新课标内容在学校教学的渗透,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已经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的数学课程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讨论和分析,善于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开放性例题进行教学。在教材的例题选择和编排上,要善于变换题目的不同要求,如图像法、列表法表示函数时,可以将(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自来水厂某天24小时内水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一问题改变成“上海市人均住房面积统计”和“刘翔男子110米栏世界记录统计”等,如在讲解完“当x为何值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在 轴的上方?”问题后,将此题改为“求出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式?和当x为何值时,关于二次函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多少?”等方面的习题。又如,在解答“A,B,C三个观测站所处的位置用坐标表示依次为(a,0),(-a,0),(0,a),测得敌人的炮声到达的时间。若A,B的时间差为t1s,A,C的时间差为,声速为vm/s,据此怎样测定敌人炮位的位置?”这一问题,有些学生在思考教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教材虽然通过设敌人炮位的位置点为P,则有|PA-PB|=vt1,|PA-PC|=vt2于是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P是双曲线和双曲线C1:|PA-PB|=vt1的交点C2:|PA-PC|=vt2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但在解答中缺少了AB与vt1、AC与vt2的大小这一条件。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进行重新答题,学生得出的答案更加全面和正确。
4 体现“全”字,促进学生整体素质进步
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学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就是要实现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解答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助活动,通过“先进带后进”、“一对一”、“互帮互助”的模式,辅导学习后进的学生,教会解答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善于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标准,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能够运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过程,活化教学形式,借助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