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教学思考
2009-07-05胡祝贤
胡祝贤
摘要“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营造民主氛围,孕育动态生成思想;(2)精心教学预设,构建动态生成基础;(3)灵活调控流程,展现动态生成精彩;(4)坚持激励评价,促进动态生成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课程专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师生不同生活体验和文本之间的碰撞摩擦、融合生成的过程,是激情和智慧碰撞的过程。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呢?
1 营造民主氛围,孕育动态生成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的“催化剂”,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课堂自主发展的教学资源的不断生成,使课堂成为掀起师生头脑风暴、不断涌现灵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然而,回顾以往的语文课堂,我们所谓的规矩、礼节造就了紧张、拘谨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地顺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预设去思考、去学习。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平等参与学生对话,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教育他们学会正确面对学习中的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引导他们放心大胆而又毫无保留地提出问题,从而放飞思想,自由张扬个性思维,孕育动态生成的思想。
2 精心教学预设,构建动态生成基础
2.1 预设文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文本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语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吃透文本是动态生成的根本,动态生成是建立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之上。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成功,就必须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因此,面对博大精深的语文教材,我们应深入挖掘、精心预设,“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例:针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笔者进行教学时进行如下预设:(1)引用歌曲《好汉歌》引入新课,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评价金圣叹的评点;(2)投影图片,感受林冲形象;(3)在质疑讨论“林冲是否英雄好汉”的基础上,推究其具体性格成因;(4)启发点拨,完善作品主题的理解。再如,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旨在引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从而产生一种珍爱生命的情绪体验。然而,在具体教学中,许多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却仅仅停留在人物求生的本能之上,而忽略其在情感上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从这些层面进行预设。如此,则能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涨力,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和情感的提升,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
2.2 预设学情
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标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叶澜教授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先天生理遗传和不同的家庭、社区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因此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得课堂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动态变化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更应重视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了解其课前准备,并能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预先制定出更为周全的教学策略,将其存储于自己的弹性预设的空间之中。
3 灵活调控流程,展现动态生成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案机械的、照本宣科的结果,而应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因此,当我们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时,应能以智慧的双眼,及时捕捉那些具有动态生成性的资源,灵活调控流程,从而不断展现动态生成的精彩。
例: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许多学生将“世外桃源”一词,写成了“世外桃园”。面对学生的这一意外错误,教者没有慌乱地为学生“纠错”,而是通过积极与学生探讨“如何避免写错的问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
生1:渔人进出的是桃花源,而不是桃花园;生2:桃源就指桃花源,题目就是《桃花源记》;生3:《三国演义》中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一说,我们可通过比较“宴桃园”的“园”字,来提醒自己不要写错。本课的教学中,如此教学调控,既为同学们纠正了错别字的写法,又在深化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坚持激励评价,促进动态生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要求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根据新课标下的评价理念,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激励评价,应做好两方面的要求:(1)营造民主氛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元发现,教者不能因“课堂意外”的出现打破了既定的预设而置之不理或火冒三丈,而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营造轻松的动态生成氛围。(2)尊重个性解读。对于学生课堂生成的结果,无论是偏离目标的生成,还是正确的积极推进文本解读的生成,我们都应坚持以激励评价为原则,尊重其个性解读,巧妙点拨引领智慧生成。正如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腾豪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在所提出的五条原则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标准承担责任。”
总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矛盾统一的动态生成过程。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坚持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更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提醒的是在千变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动态生成,我们应拥有平和的心态,学会用心倾听,同时要及时做好信息的重组工作。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思考力度,从而创造出一片开放与生成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