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本科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09-07-05高云志张庆明
高云志 张庆明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分制改革对本科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形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西南科技大学实施学分制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多样化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学分制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更是各高校面临的改革趋势。西南科技大学在2004级学生中全面实行学分制,打破原来的学年学分制的做法,培养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为了创造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在考察了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基础上,目前西南科技大学正在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新体制。
1 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它把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学分制以选课为前提,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分制不仅仅被理解为标准修业年限的上下浮动,它被看作是一种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保证修业年限的灵活性和所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必然要改革过去我们长期实行的具有显著计划特征的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同时还涉及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涉及到学校招生、收费、学籍、毕业就业等多方面管理制度的改革。
实施学分制的改革涉及到一个学校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重新审视,关系到我们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立足于自身的办学条件与特色,去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2 实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学分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高等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则是适应这一变化的较好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厚基础、宽专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毕业生在择业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推行的学分制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客观条件,尽快改变过去那种提倡集体成才的培养模式,改变过去那种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几乎是千人一面的状况,而力图做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出合格加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2.2学分制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学年制强调大面积成才,但在学生培养上搞平均主义,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难以实行,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是其突出的缺陷。学分制则克服了这些缺陷,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得到加强,这必将大大加速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21世纪,将是各种学科进一步综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应运而生的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应是跨专业的、具有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通才,其中的佼佼者将成为领导世界科技新潮流的帅才。由于与学分制配套的往往是分阶段培养的柔性学制,75%左右的学分需要从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阶段取得,由此保证了学生坚实而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选课制、主辅修制等可以使学生兼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各种知识,成为跨世纪的通才,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实施“通才致胜”战略的体现。
2.3学分制是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学分制打破了以往学年制在课程设置上“齐步走”、“一刀切”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它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过去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具有自主性的主动接受者。学生可以尽早地思考如何体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问题,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得法,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教师而言,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不少教师由此产生了危机感。为了迎接学分制教学体制的挑战,教师定会把压力变为动力,这样就能促使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整个教风的良性发展。
3 西南科技大学实施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西南科技大学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教学管理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2004级开始实行了较为完善的学分制。西南科技大学实行的学分制较以往的学年学分制有以下进步:
3.1利用学校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切实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学分制实行的准备阶段,经过广泛的调研,根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设计了学分制指导性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类、学科类、专业类和实践性教学类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学生毕业要求学分为190学分左右,其中必修学分为80~90学分之间,占学分总数的50%左右,选修课学分为90~100学分,占学分总数的50%左右。从选修课所占的比例来看学生的选择空间已经很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决定自己是向专业纵深方向发展还是向知识广博的方向发展。
3.2在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等方面,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实行选课制,即新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网上有选择性地选择教师和课程,确定自己的课表。
(2)从第二学期开始,选课程序分为预选、补选和退选。学生在上一学期第15周左右通过校园网预选下一学期的课程,期末补选下一学期的课程,并确定下一学期的课表。新学期开学前两周学生可以退选课程,最后确定本学期的课表。
(3)允许学生免听、免修一些课程。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或选择的课程时间安排有冲突时,经过免修课程考试(75分以上),允许其在选课之后,经过申请免修部分课程。学生在获得免修资格后,即可将免修考试成绩作为该门课程成绩,并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对免听课程的申请则更加简单,学生选定课程后,向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本人所在学院签章的上一学期学习成绩证明,征得主讲教师同意后可以免听,但必须完成作业并参加该门课程的各项考核。 这样做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3.3在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方面,实行导师和辅导员制,尽量保证学生顺利成才
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西南科技大学同步实行了导师制,每个专业配备若干个指导教师,一个导师指导10-15名学生。导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指导性培养计划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选课、选择科研方向、完成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等。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发掘提供了条件。另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仍然由政治辅导员负责,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体制既保证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顺利成才奠定了基础。
3.4严格考试制度,实行教考分离
学分制强调目标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考试是当前最主要且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考试实际上是“教”和“学”的指挥棒。在考试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对考试的过程管理,严格监考、巡考与举报制度,打消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我校对大部分基础课、公共课进行了教考分离,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4 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人才培养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西南科技大学走出学年制的统一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学分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4.1课程资源不足,学生选课自由度较小
在校内,要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的师资开出本科生课程;同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对同一课程开出分层次的、不同学时、不同学期、不同周次的课程,扩大学生的选课自由。
4.2教师资源匮乏,急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实行学分制需要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以扩大学生面,加强文理渗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就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加强对学生指导。为此,学校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营造“引进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加大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3学生盲目选课,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一定的限制,造成知识结构的割裂
实行学分制将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但若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盲目选课,不考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就易避难,避重就轻,或者专门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或者是选修管理不严的教师的授课,把获取学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这些都将影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的实现。
4.4自由选课,造成教学秩序管理困难,教学资源利用不足
自由选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课程和安排上课时间。部分学生把上课的时间都安排在周
二、周三、周四进行,而周一和周五出现无课现象。也可能出现有的学生集中选课,腾出时间外出旅游、打工。
4.5班级淡化,导致集体观念淡薄
选课制分流了同班同学,使自然班级界限被打破,从前班级所营造的种种氛围,对同学们集体主义思想的潜移默化作用,也随着班级的离散而淡化,这将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深化学分制改革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把握好这次改革,不断解决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学校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使学分制的实施逐步提到完善,我们的学分制改革必将得到深化,最终取得理想的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