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儒分为八”

2009-07-05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子游子夏韩非

张 岩

摘要孔子弟子、孔门后学的研究是原始儒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孔子的学说赖于孔子后学而传。“孔子殁后,儒分为八 ”的说法来自于《韩非子·显学》,本文立足史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进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儒分为八”的思想。

关键词儒家“儒分为八”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36-01

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成为儒家的开山祖师。孔子之后,儒家在发展中究竟分为多少派,迄今仍无定论。《韩非子·显学篇》记载:《韩非子显学篇》:“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和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后世学者也多次为据,来考证这八派究竟为何人,但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原因很简单,韩非子所列八人,除子张较为明确外,其余七人都有争议。那么,“儒分为八”的说法对我们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韩非子在《韩非子·显学篇》中首先提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他提出“显学”说的用意又何在呢?许慎《说文解字》:“显,头明饰也,”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引申为凡明之称。”王绍兰段注补订:“冕服采饰即头明饰之谓。”后世也多以显学为著名的学说、学派或者学问。其实韩非子的本意是说当时的儒、墨乃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装饰学问,恐怕这才是“显学”的真实意思。他在《韩非子·显学篇》后面所着力论述的就是儒、墨“言先王之义”乃是一种“愚诬之学”,并抨击它们“无益于治”。在《韩非子·五蠹篇》中,韩非子把儒家的学者列为国家的五种蛀虫之一,“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义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很显然,他对当时的“显学”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因此他不可能对“显学”作出一个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那么他的“儒分为八”的说法也就值得怀疑了。

再者,我们从儒家本身来分析,“儒分为八”的说法就更不可信了。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人之多。《论语》中提到的较为著名的弟子如子贡、子路、子夏、子游和曾子等人,韩非子都没有列入,确实让人怀疑。孔子自己也曾试着对他的弟子进行分派,《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依孔子看来,这些人似乎都能独立一派,如子夏。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司马贞《史记索引》按:“子夏文学著于四科,序《诗》,传《易》。又孔子以《春秋》属商﹙子夏的名﹚。又传《礼》,著在《礼志》。”张守节《史记正义》曰:“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文侯师事之,咨问国政焉。”从传经的角度来讲,子夏在孔子之后确实能自成一派。其他为韩非子所没列入之人,据实也皆能独立成派。

如果我们囿于传统的说法,认为孔子之后,儒家的分派大致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记,那么我们就永远只忙于考证清楚这八人的确切名字。可以断言:“儒分为八”实乃韩非子随意列举的几个名字,并不是对孔子之后的儒家的真正分派。

实事求是地讲,孔子之后,真正能代表儒家的是孟子和荀子两派。“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史记·儒林列传》)孟子和荀子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显学。有人认为“儒分为八”中的“孙氏之儒”就是荀子,这是不恰当的。毕竟,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韩非子的思想是从荀子而来的,他怎么可能批判自己的老师呢?从这一点来讲,“孙氏之儒”当属另外一人。孟氏之儒是可以认为是孟子,如前面所述,韩非子对八家持一种批判态度,联系孟子的实际情况,倒正暗合韩非本意。“孟轲,邹人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史记·荀卿列传》)史迁所述,不正是《韩非子·显学篇》中韩非子所要批判的吗?“近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以为治,而语已治之功;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佳誉、先王之成功。儒者饰辞曰:‘听吾言,则可以霸王。此说者之巫祝,有度之主不受也。故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孔子生时,五霸迭兴,他所倡导的学说已经开始为当世不容,孔子之后的战国时代,七雄并起,而他的门人不合时宜,仍然在摇唇鼓舌,倡导仁义礼智,甚至不乏打着孔子旗号而贩卖自己私货的贱儒,是以韩非子对此深恶痛绝。“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浮之蠹而加之以功实之上。以为儒者以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太炎先生曾言:“孔子之门甚广大,非皆儒也,故云:“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儒家之利病》)或许,韩非子所要批判的正是那些看似儒实则非儒的人吧。王充在《论衡·非韩篇》中也认为:“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因此,“儒分为八”不能看成是孔子之后儒学的真正发展脉络“儒分为八”正如“墨离为三”一样,是在其自身学派发展过程中为争得从政者重用而不断争正统的结果。所谓“儒分为八”其实是历时性的,非共时性的。据《荀子》、《史记》等文献记载,除八派以外,儒家集团内部还存在着子夏之儒、子游之儒等其它派别,其实这也正反映了当时儒学的显学地位。儒、墨两家后学中的所谓“分裂”是学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为他们之间在实现学派宗旨的途径等相关问题的认识上虽然会有诸多差异,但他们在大的学术宗旨上不会有针锋相对的对立与矛盾,因为他们毕竟皆宗师孔子、墨子。韩非阐述“儒分为八”,实际上是故意夸大儒家内部的分化,从而企图使自己的学说得到重用,其实未必反映当时的实际。

猜你喜欢

子游子夏韩非
我说韩非(评论)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作品集
《论语》知多少?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孔子借伞
知祸更需避祸
孔子神算
漫画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
上学大迷宫等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