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经验 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

2009-07-05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启示英国对策

李 南 胡 丹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英国是农业人口转移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转移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借鉴意义。在综合评述英国农业人口城市转移过程的基础上,说明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同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对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040-0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我国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程建平,2007),如何妥善的安置好这1.5亿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快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自身的农业人口转移过程,其中,英国农业人口的转移具有典型性,通过对其这一过程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英国农业人口城市转移过程

英国农业人口城市转移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圈地运动”开始前后到18世纪20年代,称为“从处罚到救济”阶段。由于“圈地运动”导致许多农业人口失去生产资料变成无产者,被迫流动到城市,这些人中只有少部分人在城市中拥有工作,大部分人成为流浪汉,最初政府只是简单地把这些人视为“懒汉”,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主要采取“血腥立法”惩罚的措施,后来由于圈地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剩余人口数目的不断增加,使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逐渐从惩罚措施转向救济措施。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首先允许对无劳动力的和老弱病残等流浪汉进行救济,后来又逐步扩大了救济的范围。第二阶段,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后到19世纪末,称为“从救济到济身”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得更多的农业人口失去土地,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城市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人口转变成工人,另一方面,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发展,英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失业问题逐渐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简单地采取救济的方式会给政府增加负担,同时也会增加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英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失业和福利的问题上,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等。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城市转移开始走上正常的轨道。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称为从“济身到福利国家转变”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科技的进步,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英国农业剩余人口进一步增加,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同时,还建立了劳动移居地等,随后英国政府实行再就业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在创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的努力失败后,英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办法开始向福利国家方向发展,其核心是就业政策。第四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称为从“济身到人为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阶段。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英国政府采取了新政策和新做法。农业剩余人口政策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历史上消极应付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发展到主动积极地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和第三产业中去。目前,英国还在进一步创造条件减少农业剩余人口,使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朝最优化方向发展。

二、英国农业人口转移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英国农业人口转移中出现的问题

在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社会问题:1.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当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总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时,失业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失业者一无所有,只能靠救济为生,生活极其艰难。据统计,1887年,伦敦东区中心地区有44%的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南、北伦敦中心区的居民分别有47%和43%生活处在贫困之中。2.卫生条件差,疾病流行。由于城市人口的飞速增加,住房质量太差,城市中缺乏起码的卫生设施,导致城市的卫生状况非常恶劣。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伦敦的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使伦敦变成了有名的“雾都”。3.住房紧张。城市中由于大量农业人口的进入,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导致住房严重紧张。例如,英国一所住房居住的人数从1801年的7.03人,增加到1881年的7.85人。4.犯罪率不断上升。城市化的进程中,英国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因为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存在许多失业人口,失业者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犯罪事件增加。据统计,1805—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罪被判刑的人数从4 605人增加到27 816人,城市犯罪率是农村的2—4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提出了种种改革方案:1.贫民救济。20世纪以后,英国新自由主义者主张通过税收调节社会分配,援助需要帮助的人,平息人们的不满情绪。1897年,议会通过了《工人赔偿法》,规定对于某些存在危险性的特种行业,雇主应对因工伤丧失工作能力者给与赔偿。随后又通过了如《老年养老金法》(1908年)、《国民保险法》(1911年)、《家庭补助法》(1945年)、《国民医疗保健法》(1946年)等一系列法案。通过这些法案,英国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成为一个福利国家。2.改善卫生条件。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建立中央卫生局,并授权地方成立地方卫生局。1872年,把全国划分为若干城市和农村卫生区,并责成当局保证饮水安全、垃圾清理、修建公共澡堂,保证新建住房符合起码卫生标准,防治疾病流行。3.竭力解决住房拥挤问题。19世纪40年代,改善住房和卫生状况的地方法规在许多城市相继颁布。1911—1939年,英格兰新建成500万幢新房,到二战前,中产阶层的住房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普通民众的住房也得到一定改善。4.加强治安管理。1829年,英国建立了第一支付工资的穿警服的警察部队,负责伦敦的警务工作。1856年,全国所有的郡和自治市都拥有了警察部队。由于强化了治安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犯罪率从1857—1861年平均每年每10万人448人次下降至1897—1901年的249人次。

三、英国农业人口转移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3亿。其中,中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5%以上,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60%(何洪涛,刘力,2007),中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局的健康运行,成为我国农村发展以致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对此,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趋势,借鉴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的成功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一)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英国农业人口城市迁移的过程体现与农业生产力间一种明显的正比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农民向城市转移的一个极大“推力”,用科技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将剩余劳动力“推出”土地。中国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还远远落后。因此,应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工业革命后100年左右的时间里,英国农民降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下,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初步实现了城市化。说明了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与发展工业的密切关系。不断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有效的“拉力”效应,并且不断完善城市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接受机制,吸纳剩余劳动力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我国过去片面追求推进工业化发展,而忽视了城市化建设,因而阻碍了我国工业化良性发展,因此,我们要吸取英国的经验,遵循工业化和城市化内在发展机制,促进其良性互动。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也已经清楚地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转移速度也越快,质量也越高。但由于受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教育薄弱,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实现顺利转移。因此,通过借鉴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经验,我国必须采取教育扩张策略,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转移农业人口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不断完善,从惩罚、救济到济身,再到福利国家。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但在城市中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政府应该逐步改革城市就业的社会保障、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后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到平等待遇。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但是,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不能缓解农民工在城市的困境,因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启示英国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