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09-07-04崔丙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素质教育

崔丙杰

摘要学校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审美教育可以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美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终究以健全的人格为指归。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育课堂教学作用

认知与情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缺一不可的。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参与,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现在,基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而美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很多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都从美育出发。

学校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审美教育可以寓予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表现在美育与德、智、体、劳育有着渗透关系。只有在教育中体现了美的精神、美的艺术和方法,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阐明了这一规律。由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应将美育渗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审美活动达到美感体验的全面育人活动。

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现在很多学校在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都是以牺牲学生的生活质量为代价的。笔者认为,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高的表现,是我们的教育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提高兴趣。而且能够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相对愉快地接受这样一个常态,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学生生活质量的核心是良好的人生态度,懂得怎样去生活。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只有关注了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只有关注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师才会去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到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毁弃不用美育的倾向是降低我们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大缺口。

首先。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一般是以感性来认识事物的。他们喜欢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因为美的事物能引起美感,引起知情的注意和喜悦的情绪;美能从具体的感性形象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描绘丰富的生活图画,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通过对知识的感知,来引导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欣赏和理解。儿童的主导性的生活内容是学习,在此期间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科门类大大增加,每门学科内容的科学体系已基本接近完整内容也更加抽象化。同时,由于家庭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和理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即使是艺术学习也主要成为艺术技巧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僵化。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因此,更需要通过美育把学生引导到活生生的整体人格这一轨道上来。

其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美育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唤起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小学语文课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诗歌里的形象是比较鲜明的:一个老人在大雪之后垂钓江上,四周一片寒冬的寂灭之景;怎样理解这一现象呢?学生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是很困难的,那就只有从“情感”人手了。在这里,所谓“怪”,正是作者真挚情感追求的结果。诗人想象出一个老人在冰雪严寒之中,静静地垂钓,体现出一种执著和坚定,一种不与世俗相妥协的姿态。正是沿着这种情感的线索,让学生领会了诗歌的意境之美,并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哲理意蕴,达到与作品的共鸣。事实上,美的形象是一种以情会理的艺术形象。只有充分领略其中的情感波动,才能真正体会审美形象的文化蕴涵。

再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智力发展为前提的,而一般智力中又以想象力最为重要。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审美想象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飞跃性的特点,它可以破除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思维障碍,赋予心灵以自由奔驶的权力,从而促成创造性思维的飞跃。这决定了美育对审美想象力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智力的开发。

美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终究要以健全的人格为指归。价值观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美的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信息。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底头思故乡。”学生就可能从想象万籁俱静的深夜里诗人抬头望月的孤独身影出发,体味出宇宙的无垠和自我的渺小,感叹月华的永存和人生的易逝。学生通过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到深沉的诗情,便会从中获得某种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它通过形象的感染功能,使学生得到心灵情感的净化。这种净化既不是说教,也不是劝谕,而是凭借形象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沟通,激发人心灵中潜在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高尚纯洁的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提高和精神的升华。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素质教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打破平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