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2009-07-04王艳华
王艳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由小学步人中学时,学生的心智还没成熟,陡然接触到世界地理,会觉得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成了初中地理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笔者逐渐摸索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
一、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甚至于某一个特长,都可能会成为学生崇拜的理由,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就可以形成由崇拜到愿意接近,愿意上该教师的课,教学自然就会收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并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当然,应该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学困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不断地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比如,在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笔者举了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亮。诸葛亮不仅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知风识雨的气象家,他“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从这两个典故中可以看出,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状况是多么重要。在现实社会中,工业、农业、交通、贸易、建筑等活动无一不与气候、天气有着紧密的联系。短短几句话,就让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中。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语言精练通俗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如谚语、古诗文等,地理课堂教学将会更加妙趣横生、满堂生辉。比如,在讲我国的气候时,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在讲高山气候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说明高山气候垂直变化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中南半岛的地形时,用陈毅元帅的“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讲解中南半岛的形式情况。这些都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别样风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加深理解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多种电教媒体组合形式进行激趣引思。不仅能向学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现象和发展规律,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知识的上下衔接,从而淡化难点,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此,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搜集、自制了很多课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引入鲜活的时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比如,在讲解板块运动学说时,学生们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岩层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也知道了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易发生火山、地震。也许当堂课学生记住了,可时间一长,可能又忘了这些知识。假若教师能结合5.12汶川大地震,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就不仅能使他们明白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还会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六、设计好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避免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从而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计好提问,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以启发学生思考。如笔者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哪一种价格高?②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样的贸易格局呢?③非洲国家要想摆脱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应采取什么措施呢?通过提问,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非洲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统治和掠夺,生产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以单一商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等知识。并懂得了要想摆脱单一的商品经济,振兴民族工业,只有发展多种经济才是唯一出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要点。
七、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从现实的生活中去寻找书本中的知识模型。使他们逐步体会到教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书本中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如在讲中国的人口时,笔者就引入小品《超生游击队》。同学们对这个小品非常熟悉,海南岛、吐鲁番让学生们忍俊不禁,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就掌握了我国人口增长快的特点,并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措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还能起到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教师应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