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春传奇

2009-07-04

中国体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咏春拳咏春武馆

张 蓉

北京太阳宫。

“噼哩啪拉”的拳声从“王德生咏春国术总会”会馆里传出。十几个小伙子在这间30多平米的屋里互搭手臂捉对练习,翻掌、沉肘,一招一式颇似电影《叶问》中叶问与廖师傅过招的场面。王德生正在指导一位学员,两人脚下不时移动,四掌翻飞,起初学员还跟得上,但不大一会儿便方寸大乱。

会馆四面的白墙上贴满了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及其弟子李小龙的照片。

电影《叶问》的热播,让咏春拳一时间大热。而没有《叶问》,大概没几个人知道李小龙的师父是何方神圣——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会馆墙上的字画中,“咏春正脉”四个字引人注目,落款叶准,叶问之子。

《叶问》带起咏春潮

“近来练咏春的人是多了”,王德生说。自然,这要拜电影《叶问》所赐。不过,也有些习练多年的学员。有个叫郝铁兵的,已经跟着王德生练了六年咏春拳,而郝铁兵的同学李昶也练了有四五年。

属于王德生自己的这家武馆2008年才开门。因为这个,有些人质疑他打出的“叶准弟子”旗号是否货真价实。“大概很多人不知道”,王德生并不计较这些,“其实真正喜欢练武的人大都很穷,我刚来北京时,一直在其他武馆当教练,钱挣得不多,自然没有能力独立门户,也没有实力去香港找叶准拜师。早期我的咏春拳不是向叶问传人所学,所以别人有闲话也,是情理之中。”

13岁开始习武的王德生毕业于吉林省少林武术学校,主攻散打。20岁那年,他只身来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在武馆兼职当教练,同时跟着馆里一位精于截拳道和咏春拳的教练学习。一年之后,王德生进步很快,已经可以作为助教教授学生。后来那位教练离开了武馆,王德生就成了这里的主力教练。

那几年,北京学咏春拳的人不多,王德生在北京一直没能跟人好好切磋过咏春。国内的武术杂志也鲜有刊登关于咏春拳法的文章。从2004年起,王德生就以自己多年教授咏春拳的心得体会,陆续发表了很多文章。

咏春拳的练习者集中在福建、广东、香港—带,要想提高拳术并学到正宗的咏春拳,必须得去南方。2008年,王德生攒了些钱,踏上了去香港求学咏春之路。

在香港,教授咏春的武馆很多。王德生找到了叶问弟子之一,已是花甲之年的刘功成,得到了不少指点。一天,王德生找到叶问武术研究会,正巧叶问的长子叶准到此,他喜出望外,当下向老先生请教,叶准就与王德生过了一趟招,王德生马上感到,果然与别人不同。

在香港的一个月里,王德生得到了叶准悉心指导,老人也觉得很有缘,遂决定收下王德生为徒。此后,师徒又于北京、香港两地数次见面,叶准每次都会在拳术上点拨一番,并写下“咏春正脉”四个字相赠。

叶问一生门徒众多,在北京的传人也有不少,而属其子叶准的支系则仅有王德生一人。电影《叶问》公映后,咏春拳一夜之间大受追捧。对于武馆来说,这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很多原本教授其他拳种的武馆也扯起大旗,大打咏春门人旗号。与此同时,咏春拳“学会”、“分会”、“研究会”也冒出好些家。“门户之争”演化成了一场都市商战。

“女人拳”刚柔并济

电影《叶问》中,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无论是从一开始打木人桩,还是与邻人廖师傅切磋武艺,打败北下踢馆的金山找,身法手法始终没有大开大合之势,就连一脚踢出去也不会抬得太高,而出手往往是“招法快如闪电”,“防守风雨不透”,贴身进攻时常以密如雨点的出拳攻击对方。这种打法,和咏春的创始人是女性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传清朝年间,福建永春县民间女子严咏春自小随五枚大师习技。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拳术之道,并得其师五枚大师修正,武技大成。严咏春要求五枚大师为拳命名,大师就以咏春命名此拳。

咏春拳的发源地福建多山区,严咏春跟随五枚大师在山里习武,为这里的地形所影响,这也形成了咏春拳善长于小范围格斗的特点。正所谓“一寸短,一寸险”。咏春在手型上以凤眼拳、柳叶掌为主,特别是典型的双腿内扣“二字钳阳马”身形步法,无不流露阴柔之气。

咏春拳共有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两套兵器(八斩刀、六点半棍)和一套木人桩。三套拳的名字也很有女性特色:“小念头”宛如调皮的邻家女孩的小心眼儿;“寻桥”则似女子立于洲头,望穿秋水;“标指”的意境更像是女子抬起的纤纤玉手。“‘小念头其实主要指用手打人的基本动作,共有108点,几乎都以直线移动和圆周转动来完成。而‘寻桥可以理解为在交手中凭着感觉和手法去判断对方所在的位置,寻找快速制胜的方法。‘标指是打与被打的辨证思想,它可以舍弃自己去打。哪怕对方打我一拳,我也要把对方打倒。可以理解为舍身打法。”王德生把这套复杂的拳法说得简洁明了。

在《叶问》之前,另一部以咏春拳为题材的香港电影《咏春》中,动作女星杨紫琼饰演的咏春拳创始人严咏春,在与别人交手时通常不是正面去抵挡对方,而是多以手掌、手臂和肘攻击对手,借势贴近对方后再发力。咏春拳中有类似太极推手的招式,叫做“藕手”。“藕手”就是粘着打的意思,女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只有刚柔并济,化解强势攻击。

南举中的实战派

中国的武术有内外家、南北拳之分,南拳主流在福建、广东两省——福建有龙、虎、豹、蛇、鹤以及五祖拳;广东除有“洪,刘,蔡,李,莫”五大拳派外,还有蔡李佛拳,白眉拳,龙形拳,咏春拳,螳螂拳等等,南拳素以拳法、手法为主,腿法为辅,这与注重腿法的北拳大不相同,江湖上相传的“南拳北腿”说法就说明了南北拳术流派的侧重点。如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这些南拳都有着相似的特点:拳式刚烈,步法稳固,腿法较少,八面进退。

曾有专家分析南拳为什么重拳轻腿的原因,这跟南拳发源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密不可分:南方纬度偏低,地处亚热带,南方人发育较早。发育提前了,生长发育期就短,小巧玲珑的南方人相比北方人下肢较短,交手中用腿去踢人恰是其短处。再则南方山多,水多,习武者身居水乡,舟是主要交通工具。一旦在船上格斗如立足不稳,就有被击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险,所以养成了南拳“未学功夫先扎马”,注重脚步稳的习惯。

看过李小龙影片的人,常常看到他在一尺之内就能将对手击倒在地,但又似乎没有使多大劲,这就是咏春拳中的“寸劲”。练过散打的王德生对寸劲理解为“一种弹劲与直劲的结合”。“咏春拳的发力跟我早期练的散打完全不同,散打拳击等是利用腰胯旋转发力,而咏春拳不要求腰胯上的旋转,就像是汽车向前冲撞的同时所具备的惯性。咏春拳注重马步,出拳的力量完全来自于脚下—条假想的穿过身体中心线的弹劲。”

学习咏春拳的人,少不了要练木人桩。王德生说,叶问所练木人桩前期是116式,到晚年改为108式。木人桩主要是为了修正手法。对脚法训练来说,木人桩的好处在于能把脚圈住,有效地训练腿部移动。

咏春创立以来,在南拳中地位并不显赫。直到清朝道光年间佛山梁赞继承衣钵,咏春拳才得以发扬光大。19世纪30年代末,第八代传人叶问把咏春拳带到香港,他的弟子们又把这套拳法带到了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咏春拳的足迹得以遍布世界。

猜你喜欢

咏春拳咏春武馆
咏春
咏春拳
七绝·咏春
武馆的大事件
黄茑咏春
武馆过年
武馆寻宝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舌尖上的武馆
结婚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