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专号编后
2009-07-03马青山
马青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飞天》每年都要编发一期诗歌专号,且坚持举办诗歌赛事。十多年下来,推出了不少新人新作,可谓成果丰硕,影响久远。进入新世纪的前几年,刊物开设“陇军方阵”栏目,以组诗配评论的形式重点推介甘肃青年诗人;与此同时,以扶持、奖掖新人为宗旨的诗歌、散文大赛及文学笔会仍在延续。近几年,考虑到市场因素,我们对编刊思路做了些许调整,即加大了中短篇小说的推介力度,适度压缩了文学评论和散文随笔的篇幅;诗歌则保留原有栏目和页码,只是每年一期的诗歌专号因诗歌编辑力量的减弱而中断。2007年至2008年,我们相继编发了“女作家小说专号”、“上海首届青年作家研究生班小说专号”、“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小说专号”、“甘肃青年作家小说专号”、“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专号”及“抗震救灾专号”,赢得了读者的普遍认同。同时,每年有大量的作品被全国性选刊选载,或被权威性年度选本收录,有的作品还被改编为影视剧在全国播映。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就有41首诗歌被各类选刊、选本选载收录。由于广大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由于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也由于编辑同仁的共同努力,《飞天》进入北京大学2008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这个结果聊可欣慰。
甘肃地域辽阔,文化积淀丰厚,有着优良的诗歌传统和文学生态。散布在陇原大地诗歌地理版图上的众多诗人们,在不同阶段以各自不俗的努力,为甘肃诗歌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心血和才智。翻检一些重要的文学期刊和诗歌选本,总能发现甘肃诗人们活跃的身影。甘肃诗人群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甘肃诗歌现象已引起诗坛的热切关注。在此情形下,接续《飞天》推重诗歌的固有做法,编发富有特色的诗歌专号,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一件事情。于是,便有了“走进青春诗会的甘肃诗人”诗歌专号的付诸实施。
近三十年来,已历二十四届的《诗刊》“青春诗会”上,有18位甘肃诗人留下了他们清鲜的诗唱。他们才华各异,风格有别,则又都是真情写作。他们早年在诗的起步阶段都曾得益于《飞天》的扶持培养,成名后则又无一例外地不断以新作推助《飞天》的发展。他们走进“青春诗会”以后没有让关注他们的读者失望;比照诗人们的原作和新作,你会发现他们始终处于行走的状态。
走进“青春诗会”的甘肃诗人,这是甘肃乃至全国诗坛一道亮丽而又独异的风景!他们对甘肃诗歌创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身在辽阔苍茫的西部,身在甘肃,沿着风风雨雨、春夏秋冬季节的方向,诗人们在形形色色命运的屋檐下咬紧牙关,甘苦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以应有之心和应有之力守望伟大的文学理想。欲触摸他们的脉跳和热血情肠,就从阅读他们的作品开始吧!
走进“青春诗会”的诗人是优秀的,令人尊敬的。还有不少优秀的诗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青春诗会”,他们的才情和创造同样令人推重。作为编者,我真诚期待甘肃的诗人们再多些披肝沥胆和灵魂的叩问;积蓄力量,来一次更大的爆发!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