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

2009-07-03段巧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命题题目情感

段巧玲 等

编者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在探索新的作文教法。但无论怎样,作文教学都要把握好关键一点:针对学生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水平。

改革作文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

■ 偃师市佃庄镇一中 段巧玲

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

教学生写“生活”。我班学生刘龙在一次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书包,里面有书本和一些零钱,显然是某个学生丢的。刘龙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捡到的书包交到我手里。我利用这件事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把刘龙捡包的过程讲给学生听。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给了刘龙: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别人……刘龙都一一作了回答。就这样,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中互问互答,共谈共评。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刘龙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刘龙的想法,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再写起来就“下笔如有神”了。经过这一堂作文课,学生都恍然大悟:原来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生活,自己身边的事,真有意思。

教学生学会表达。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例如:有些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标点符号的用法很典型,有些文章结构清晰,还有些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就应当根据这些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学《武松打虎》一课时,根据文章对话形式多样的特点,让学生也采用这几种形式写一段对话。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根据这篇文章省略号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准确的特点,让学生也仿写一段话,用上省略号。慢慢地,学生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自觉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发挥创新精神。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大胆去想。一节课后,一篇篇见解独到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写了训练跳绳时的苦和累,体会到了训练的辛苦;有的写的也是训练中的事,可主要写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跳绳的门道;还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磕伤,得到同学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通过这种多向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作文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通过作文辅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人们说话、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很多作文辅导都是由教师先辅导写法,直到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都符合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才算合格,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埋没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背离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文贵于真”,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就应该是真情实感的体现。我在一个下雪天指导学生即兴作文时,让学生静静地凝视窗外飘扬的雪花,然后让学生以《雪》为题写一篇短文,描写雪中的景色,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写雪花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自由,不受拘束,不再上这补习班那辅导班;有的学生写雪花落到地上,像回到家一样,找到了归宿;有的则由雪想到了那些纯洁如雪的人;还有好动的学生希望雪花快快地落,多多地落,好出去打雪仗……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景物,观后却有着不同的感受。由于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因而每篇文章都真实感人。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 偃师市府店镇一中 梁金贤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也是如此,没有素材,怎样去写作呢?因此,积累是写作的基石,是构筑文章这座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下面,我就谈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一、靠实践积累素材

有人说得好:“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要亲口去尝一尝。”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才能有事可叙,有情想抒,有话能说。

作文课上要写拔河比赛,我就事先安排一次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那精彩的场面,热烈的气氛,结果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具有了真情实感。作文课上要写踏青,我就事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领略春天的风光,感受春天的美好,写起大自然来游刃有余,文章就会水到渠成。我认为:空洞的讲解,闭门造车,文章终究是写不好的。只有走进生活,深入生活,不断实践,从实践中挖掘和积累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美文来。

二、靠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处处皆文章,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事物,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我在作文教学中就尝到了让学生多观察的甜头。学校里有个丝瓜架,逢夏,碧绿的叶子爬满了架子,架子上开着一朵朵小黄花,绿叶中挂着一个个绿油油、惹人喜爱的丝瓜。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美丽的丝瓜》,可大多数学生抓耳挠腮,愁眉苦脸,无话可写,原来他们从没认真观察过丝瓜。我就让学生立即走出教室,几十位学生站在丝瓜架下,扬起笑脸,认真观察,有的还伸出手摸一摸,有的还闻一闻。十分钟的观察,学生有了积累,来了灵感,第二节下课,都完成了作文。有的学生写道:“架子上开满了一朵朵小黄花,真像一只只小喇叭。我真想摘一朵插在头上。”有的写道:“架上已结的几个大丝瓜,比小孩的胳膊还粗,鲜嫩鲜嫩的。小丝瓜呢,它比不过大丝瓜,就不好意思地躲到绿叶背后去了。”还有的写道:“那些叶子是多么的鲜嫩,绿得青翠,绿得活泼,向我们昭示着茁壮的生命力。”我被深深震撼了,多美、多灵动的语言呀!从那以后,我经常带学生观察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果树庄稼。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不再枯燥无味了,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

三、靠训练积累素材

“写作贵在点滴勤。”一篇好文章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来,而是作者长期写作经验、技巧等积累的呈现。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平时写作训练。

课内作文是进行作文教学的主要“练兵场”,但它的时间、数量都是有限的。我就让学生在课外练笔。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及时写出来,不管长短,不限体裁。比如,写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我提前一周布置下去,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经过一周的积累,作文课上,学生轻松完成了习作。有的学生写:“小白兔白白的,很温顺,但见了人很害羞。如果你去摸它,它便会逃走。可当主人走到它跟前,它不但不逃,还会支起前腿,两只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好像在听候主人的吩咐……”又如描写小猪更有趣:“两只耳朵像两把扇子呼扇着,更有趣的是小猪的尾巴,高兴时就把尾巴摇来摇去,不高兴时,就卷起来夹在屁股上……”瞧,写得多么贴切、真实、生动啊。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打开了,词汇丰富了,文笔熟练了,写起文章便游刃有余了。

从命题入手激发作文兴趣

■ 固始县凤凰小学 丁晓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应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下面,我从作文的命题入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新颖的、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文可做。如《我一想这事就高兴(烦恼、气愤)》《夸夸咱爸爸(妈妈、老师)》这样的题目,从文字上看,便于学生理解,要写的人和事都是自己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到的、可能发生的,最易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也最易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作文。同时也可避免思路单一、没有个性、如出一辙的作文现象发生。

题目的新颖固然重要,但教师也不能随心所欲,到作文课时,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冥思苦想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作文。文章的题目必须要服从于写作范围的要求,必须服从于基础训练的要求,当然也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只注重文字的新颖、词语的华丽。

在写作范围的统一的前提下,文章的命题应反对单一化,提倡多样化。如四年级上学期第五组课文的作文训练是:观察一个劳动场面(如大扫除、植树、秋收、在建筑工地劳动、到田间送水等),注意劳动的过程和人们在劳动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写一篇作文。这一作文训练划定了范围而没规定题目,是同一范围下的多个命题形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为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要求命题,也可由教师命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如《记一次大扫除》《打谷场上》《植树见闻》等。还可以让学生写参观记、比赛场面的作文,如《参观……》,注意把印象深的地方写具体,其他略写;《记一次比赛》,注意把比赛的场面写具体。这些题目,只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其中的一个去写,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其他年级的作文命题亦可采用这种方法,但在要求的难易程度上可不同。

以上所谈的由教师命题和学生自己命题的作文命题形式,是根据基础训练中的要求和写作范围的要求去进行的。还有一种根据读写要求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去命题的训练形式。如,仔细阅读下面片断后续写,并根据内容拟定一个题目:张自信到家具店选购桌子,经过再三挑选,终于十分满意地买回一张四条腿的小方桌。他把它放在庭院的葡萄棚下,发现桌子摆不平稳,仿佛桌腿有长短。于是,就拿来了一把锯,察看了一下是哪条腿影响了桌子平稳,动手锯了起来……教师可根据这一短文内容和续写思路,拟定下列题目:《张自信太“自信”了》《冒失鬼》《走进了误区》,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选择一个续写。在基础训练和写作范围的统一要求下,还可以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让他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命题去写作文。

作文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命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尝试。命题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出一个题目,也可以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但都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有内容可写。

提笔须先问性情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

■ 濮阳市第五中学 任贵芹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实乃重中之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目前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呈现“假、大、空”的弊端,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师生惧怕写作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应当成为语文教师慎重对待的问题。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句名言:“没有真实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我认为,真情实感是文章的血液,更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因此,文章反映的生活要真实,表达的情感更要真实。有些文章之所以以情动人、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识到情感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做到了“提笔须先问性情”。因此,只有让情感渗透在作文中,作文才能在情感中升华。

如何让情感渗透在作文中呢?我做了如下尝试,并收到了一些预期的效果。

一、平等相处,释放情感

真实的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和生命。一篇作文如果没有情感,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不仅不能打动人,反而会让人读来感觉枯燥无味。所以,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的情感为主线,强化情感培养。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时机。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施教者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积极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评审官”,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交流者”。用心的教师一定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情感,包括体验、见解、个性差异甚至隐私,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

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才能真正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勇敢地打开自己心灵的闸门,坚定“我手写我心”的信念,这才算迎来了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二、多向命题,激发情感

写作是学生表达生活见闻感受的过程,是学生生活经历的见证。学生写作,最先感知的是标题。标题鲜明、饱含激情,才能激发起学生心中的写作欲望。如果命题时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就不能引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反而会压抑他们作文的思想感情。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作文命题时要具有多向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题目不仅能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而且能拓宽学生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实情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造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我在学生作文命题时注重了灵活性,往往只告诉学生选材范围,建议写作方向,大多是话题或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在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取舍,按照自己的思路畅所欲言,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便水到渠成。

三、走进生活,丰富情感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没什么可写”,他们总认为自己“生活内容枯燥,不值得写”……这样一来,他们的作文越发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我们要告诉学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只要充分感受生活,自然万物才皆成文章。

要想开写作材料之源,就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激发他们获得对生活的独特兴趣和体验,从中自然引出写作中的情感活水,丰富他们写作的情感。平时,学生对身边大量的人、事往往熟视无睹,不懂得如何去观察去感受。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带领他们走向真实创作的广阔天地,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感受世事沧桑;用独特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体验人生百态,感知喜怒哀乐。学生在观察中自然丰富和发展了更为高级的情感,譬如道德感、审美感等,生活情趣也就更加高尚。学会观察生活,学生摄取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与日俱增,就能在自己的心灵与世间万物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四、下水作文,沟通情感

不少时候,学生对写作对象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写作情感是否强烈。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师生的写作情感是成正比的。倘若教师只以百倍的信心、极大的热情在岸上“叫练”,而不主动地“下水模拟”,学生往往“望水兴叹”,即使写出文来有时也会流于“假大空”,如果教师此时“下水”做个样子,学生的自信心、写作欲望便会随之产生,写出好文章就会志在必得。

每次作文,我都力求写好“下水作文”,用比赛的方式与学生同甘共苦,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情感,坚定学生“能写好”的信念。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方可事半功倍。”

教师“下水”写作,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难易侧重,获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点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怎样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的体会告诉学生,就更利于沟通师生情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不仅能以范文美篇感染学生,还能以强烈而健康的感情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学生因此“亲其师信其道”,从此喜欢上写作。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学习生活中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动情点,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启发,学生就能做到“提笔须先问性情”,写出一篇篇韵味无穷的精美华章。

(专题责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命题题目情感
情感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台上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追根求源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