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影像分析
2009-07-02张永民
张永民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对比剂浓度及扫描方式下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分析研究。方法 利用单排螺旋 CT,采用高浓度对比剂及低浓度对比剂对40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结果 高浓度对比剂下采取从头沧闵描,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均产生较严重的伪影,影响右肺动脉的观察,采取从足餐飞描,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伪影,有时会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论 低对比剂浓度下肺动脉造影大大减少上腔静脉的伪影,提高了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 肺动脉对比剂 ; 螺旋CT造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胸闷、呼吸困难、心动过速、胸痛、咳血痰、低热、体位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Simens单排螺旋CT(1秒机),扫描方案:39例患者采取仰卧,1例患者采取俯卧;27例经肘静脉高压注射高浓度对比剂碘海醇(240 mg/ml),其中19例采取主动脉弓水平至膈上扫描,8例采取膈上至主动脉弓水平扫描;13例经肘静脉高压注射低浓度对比剂碘海醇从主动脉弓至膈上扫描。扫描条件均采取3 mm层厚,5 mm/s进床速度,窗位35HU,窗宽160~350HU。
2 结果
2.1 高浓度低流速组共计27例,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速度为3 ml/s,其中19例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0~15s从主动脉弓水平至膈上扫描,19例均在上腔静脉走行区有较为明显的条状伪影,严重影响了对右肺动脉的评价,腔内病变检出率较低;8例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2s从膈上至主动脉水平扫描,扫描至上纵隔时上腔静脉浓度高峰已过去,上腔静脉走行区伪影大大减少,8例中6例符合诊断,占75%,但个别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现象。
2.2 低浓度高流速组共计13例,用生理稀释成浓度为20%~30%的对比剂,用量125~150 ml,注射速度4~6 ml/s,开始注射造影剂后10~15s从主动脉弓至膈上扫描,13例中无一例上腔静脉污染现象,符合诊断要求的占100%,且叶段肺动脉显影良好,提高了右肺动脉显影质量,提高了腔内病变的检出率。
3 讨论
身体各部位的不同种类的栓子均可经过右心后到达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而造成严重后果,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方法较多,如X线平片,放射性核素,肺通气和肺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创伤性较小,随着多排螺旋CT问世,它代替常规肺动脉造影已成为可能。
高浓度低流速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由于上腔静脉及右心对比剂浓度较高,产生的伪影较大,对右肺动脉栓塞诊断极为不利,有时无法诊断,而采取膈上至主动脉水平扫描后,尽管大大减少了上腔静脉及右心区的伪影,最后几层因血管内造影剂浓度低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现象,务必引起足够重视,必须进行客观分析,此种扫描方案在时间计算上要注意,必须确保扫描至上纵隔时上腔静脉内无造影剂流入。
低浓度高流速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对叶、段肺动脉显影满意,提供的诊断依据较为可靠,而段以远肺动脉显示不如高浓度肺动脉造影好,另外由于注射速度较快,造影剂稀释后其稳定性可能发生改变也应该引起注意。
参 考 文 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99.
[2] 温涛,徐维亮,等.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山东医药,2005:32.
[3] 曾庆勇,李红星,等.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6,5(7):4.
[4] 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