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成为“票证收藏家”的
2009-07-02林斯人
林斯人
早在80年代初期,我的大学老同学从长沙来京看我,取名片时无意中从票夹中掏出一张长沙市粮票,图案极其精美,是我刚刚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爱晚亭”,票幅又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影印件”,美不胜收。就是这些粮票成为了我收藏票证的“起跑线”,从此收藏成为我晚年生活的第一乐趣,且其乐无穷
大款收藏靠投资,书画家以书画交流,而我有自己独特的收藏途径。
第一,靠通信录索取粮票。我毕业于哈军工海军系,有军政大学和哈军工校友通信录三大本,我一一向全国各地校友发信,请求支援票证,收获颇丰,寄来有收藏价值票证近百张。如福州市军大老战友寄来有导弹、卫星图案供华侨使用的“福建省侨汇券”。收到不少江苏、安徽校友“文革”时期具有风土人情的杭州西湖、黄山迎客松等名胜古迹图案粮票。我还曾托老朋友找到当年北京粮食公司书记,收集到了北京早期粮、油票和稀缺的“样票”和“版票”,以及1996年重新印制而没有发行的新粮票。
第二,看广告报刊要粮票。在报纸上翻阅寻找有用广告,看到贵州某制药公司有一篇广告,我发信求助,不久给我寄来贵州省粮票,而且有长征途中召开重要会议的“遵义会议旧址”图案。此外,有一天偶尔在书摊上看到《中学生》小册子,表彰全国优秀学生,其中有位西藏学生受表彰,我请这位中学生帮忙提供西藏自治区的粮票,她要我帮她搜集北京、上海等地的糖纸作交换,从此我们彼此互通有无,各有收获,皆大欢喜。
第三,向摊贩买粮票。北京市曾在1986年、1993年推出过少量有防伪荧光显影的粮票。我走遍了住宅附近10多家卖铝制品的摊点购买粮票,因为过去粮票可换铝制品,这些商贩手中都收有大量粮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买了数千张快作废了的1993年北京粮票。我和老伴在“验钞器”检验下,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才找出18枚有防伪荧光的粮票。在1996年初,我终于把这一系列粮票汇集成《北京防伪显影粮票荟萃》纪念折,全国粮票收藏仅此一份。
第四,向废品站要粮票。1997年,清河镇八街废品收购站清理货场,当时10多公斤重的北京50年代粮油票被我及时发现,“抢购”了数百枚粮油票,为今后交换票证创造了一笔不小的“本钱”。
第五,淘宝。每逢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必去各处旧货市场“淘宝”,每去一次一般都有些收获。有一天在潘家园旧书堆里,发现几枚伪满洲国时期大同、康德年间“经征上中下则地粮票”,这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充当傀儡的“满州国”印制发行的粮票。我喜出望外,不动声色地全买下来了,后捐献给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
其他一些非常难得的特种粮票,我只能向一些“集粮大户”购买了,他们手中一般掌握许多难得一见的粮票,但是只出售,不交换。我还曾利用工作的便利,向总部机关申请,得到了一套20枚带毛主席语录的1967年的“军用供给粮票、军用价购粮票”;在销毁军用粮票之时拿到近百枚军票。
经过20多年艰辛曲折的收藏历程,我所藏颇丰,内容广泛,有30多册专辑、4万余枚,藏品时间跨度达600多年。明代有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时期的粗米票,到明末崇祯皇帝时期的田赋票;清朝粮证则基本收集完整了;民国时期有“民国粮食库券”,鲜为人知的1905年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发行的黄帝纪元票证;1916年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所发行的洪宪元年田赋票等等。至于红军长征前“借谷证”、抗战时期边区、根据地粮秣票和刘邓大军的米票更是我的珍藏。美国、越南、朝鲜以及我国台湾省粮食票证也在我的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收藏票证,重在探索。收藏伊始,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当票证的研究员,不可收收发发,充当票证的保管员。”收藏的同时,我在知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票证,欣赏票证,我分别向中国革命博物馆、农业博物馆、北京档案馆等多家单位捐献了许多票证文物。在所属单位“干休所”的支持下,我曾先后在北京报国寺、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地方参加和举办过多次票证展览,新闻媒体多次介绍我的收藏故事。某部将军看了我举办的专题展出后,欣然题词:“集票证文化,藏历史精华”,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近年来,多家新闻媒体誉称我为“票证收藏家”,这对我来说,是殊荣,也是鞭策,让我在耄耋之年更加努力。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