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2009-07-02孔祥顺
孔祥顺
摘要: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具体界定标准尚不明确,这已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在对国内外城市群界定方法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城市群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提出了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并依据人口经济空间的方法对浙中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范围进行了简单的界定。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空间;界定;浙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84-03
一、引言
城市群以其庞大的集聚效应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众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群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群都将充当我国城市化发展重要载体的角色,也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因此,科学地研究和制定城市群的发展规划非常必要。
但是,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规划特别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单元,其地域空间划分的标准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这严重影响到了空间规划以及后续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相关概念及现有研究评述
(一)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群的类似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 在1957年发表的论文《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中首次提出。戈特曼从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在人口、劳动力构成和土地利用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它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基础,归纳了东北海岸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大都市带的形成机制及阶段性,并提出了两个定量的指标,即大都市带的形成以人口规模2 500万和人口密度250人每平方公里为下限。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界定城市群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所指的地域空间基本类似,即包括一个核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外围地区。
我国城市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周一星在借鉴西方国家大城市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城市功能地域——城市经济统计区的设想。城市群的概念框架也逐渐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同,即城市群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空间,是由中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密切联系的外围地区构成的,是中心城市组织和维持其日常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经济系统。
(二)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界定方法
从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群的研究看,还停留在概念的界定上,尚未对其提出空间上划分的普适性原则和方法。现有的粗略划分方法主要有:(1)根据零售业的影响范围界定;(2)根据经济集群的空间组织范围来划分;(3)根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影响区来确定;(4)根据通勤人口1.5小时车程的界限划分空间尺度,对超过1.5小时车程的城镇,则依据其每天与主城的流动人口是否超过其劳动年龄人口的20%来区分。如果超过20%,则该城镇划归在所研究主城的范围内。鉴于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西方目前主要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城市群的空间框定。
在我国,城市群的划分方法研究基本较为零散,比较通用的是采用周一星的界定标准,但显然这一界定方法存在一个较大的漏洞,即缺乏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联系的指标,而这恰是城市群区别于单个城市的明显之处。这一点也被国内学者注意到,只是限于我国通勤率较难度量和获取,而又难以选择其他的指标来代替,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则被放弃。
从我国对城市群空间地域划分方法看,其难点在于未建立一个衡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联系的标准。如果说在先前的研究中,尚可以我国土地制度、住房制度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而将最可能表达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联系的指标划归到界定体系之外,那么,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特征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约束,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融合日益紧密,有必要将反映城市群功能方面的指标纳入到城市群地域范围的界定体系之内。面对我国通勤率指标难以获取的难题,如何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科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三、两种经济空间界定方法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地域现象已经客观存在,对于城市群的定义或者说城市群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也已经得到学者的一致认同。然而,对于城市群边界划分的方法还没有一个一致性的划分原则,而确定城市群的地域范围是组织经济活动空间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究其根源,关键是对社会经济联系的衡量还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认为,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的研究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建立在产业的空间经济联系范围基础上,研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在各种技术经济条件下与外围地区的联系强度空间,分析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产业,探寻与其联系紧密的外围地区;一种是建立在人的经济活动范围基础之上,研究城市经济活动的另一主体——人,在一日范围内与外围地区所能进行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范围。我们称第一种为产业经济空间,第二种为人口经济空间。
(一)产业经济空间
以产业经济空间来划定城市群范围,重点、直观地强调了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客运量、货运量等指标就可看作是从产业经济联系方面来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从城市群的发展背景看,经济联系始终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主脉络。然而,以强调经济联系的产业经济空间来划分城市群,却无法正确把握经济联系的空间距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忽略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构成是不一样的,而不同产业的经济联系的广度也就不同。一般而言,城市产业变化经历从消费资料生产向生产资料生产,再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变,相应地产业联系空间不断扩大,而城市群的范围会随着核心地区产业构成的变动而不断发生变化,而出于空间管治的城市群划分而言,就无意义可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主要通过市场来发挥作用,而市场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通过市场辐射推销产品,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分工来表现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对于市场辐射而言,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通过市场来推销产品的手段提升到网络层次,其空间距离也就是城市经济影响区可以无限延伸,对任何区域的划分,其根本在于更好地进行空间管治。如果范围过大,失去管治的效能。另外,核心城市的主导产品跨越空间与较远地区存在紧密联系的情景是不无常见的,显然将两个较远的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划分为城市群是不科学的。对于企业分工而言,同样也存在着相类似的问题。企业寻找分工场所会按照一定的等级进行选择,技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以及市场规模都可能影响新生企业的选址,影响到中心城市与区域联系的紧密性,尽管存在跨空间的紧密联系,也会由于地理位置的问题而不可能划分为一个同质区域内。总之,以产业经济空间划分城市群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因缺陷多而不可行。
(二)人口经济空间
以人口经济空间划分城市群范围,建立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前提下。观察城市群形成的背景,发现它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范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城市地域空间,其主要的空间联系表现为城市居民一天内的经济联系。这一点,在许多研究中已有所表现,如提出的“一小时经济圈”,就是人口经济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人口经济空间以一日作为限制,限定了人的可能活动范围,限定了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在这个活动范围内,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较其他地方更为密切,也更易度量。显然,人口经济活动空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道路交通系统,不同的道路状况,决定了人口经济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
人口经济空间不仅体现了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更易完成,既避免了在我国通勤率数据难以获取的难题,又能反映出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紧密程度,因此,相对于产业经济空间而言,人口经济空间划分的城市群范围具有可操作性。此外,人口经济空间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为其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的经济主体可及活动空间,即有一个时间上限的限制,而产业经济空间上则缺乏这样一个限制,这恰是人口经济空间优于产业经济空间的重点所在。人口经济空间相对稳定性的存在有利于政府对城市地域的空间管治。因此,本文建议在城市群划分中以人口经济空间来进行划分。
四、以浙中城市群为例的实证分析
为了具体说明人口经济空间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此以浙中城市群为例,简单介绍其范围的界定过程。由上面对人口经济空间的讨论可知,城市群范围是以城市居民在一天内可能活动的空间范围来确定的,假定一个居民居住在城市群的边缘地带,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即8小时的工作时间,他必须居住在离中心城市1—1.5小时路程,范围之内可以与中心城市保持密切联系。这里应该提及的是不同的道路系统,1小时的空间距离不同,因此,在界定城市群范围时要关注不同的交通道路系统。在此,我们应用ARCGIS软件来实现对城市群范围的界定,空间数据资料主要提取了金华市中心建成区面积和空间范围,以中心建成区为边界,根据不同的道路系统选择在1—1.5小时范围内的不同的buff-er,高速公路选择100公里/小时,国道选择80公里/小时,省道选择60公里/小时,其他道路选择40公里/小时,通过简单的编程,可以得到下图所示浙中城市群的范围。显然,城市群的形状是锯齿状。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未来几年是我国城市群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合理科学地对城市群空间地域范围进行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的制定划分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关键之所在。
本文在评述国内外城市群定义及其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分别表示了不同的划分理念及其相对应的划分方法。界定城市群范围的关键是如何衡量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社会经济联系以便找到断裂点。产业经济空间的方法是通过城市经济的主体——企业与外围地区的经济联系来判定的,但是,存在着产品和分工的跨空间影响从而带来城市群空间的不可连续性,以及即便是联系拓展的,也同样面临着城市产业经济多样,而每个经济活动的影响范围不同,以致无法在实际中得到應用,国际上也很少使用。人口经济空间的方法是通过城市经济的主体——人可进行的经济活动空间来判定的,除具有科学性外,与产业经济空间相比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