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思想
2009-07-02唐国琪
唐国琪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形成过程,实际是突出了创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创新关系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强调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尤其是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变革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地位;创新作用;人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05-02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它不是一个僵化的理论教条,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蕴涵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人在科学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人在对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创新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两部著作中,多次提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给后来的各国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等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8年邓小平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的会议上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正式形成。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它不是简单地重复革命导师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当代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新的规律性提出来的,这个规律就是世界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航天、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突飞猛进,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突出了科技创新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环境、资源的发展压力和发展过程中受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问题,以及由贴牌生产方式带来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严重缺乏的窘境,与当今时代,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尤其是战略性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的情况下,提出“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并把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设发展重大战略举措。这清楚地表明,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
要建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贯穿到现代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大力推进机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巳是十一五建设计划的战略思想,也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必须放在自己的力量和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如果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中一味地引进、照搬,自己的创新发明很少,或缺乏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绝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可能有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实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思想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其他方面维护自己的主权,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使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不受别的国家控制或支配,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不受别的国家封锁、禁运。自主创新思想对促进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良性快速发展,能充分显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并能强化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带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自主创新思想不仅表明了在发展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别人,不受外国控制,发展起来振奋起来,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办好,使生产力发展跃上新台阶,获得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把创新的主体从国家扩大到社会全体成员和社会组织以及各个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通过自主创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处于或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都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节能、环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的自主创新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都要肩负自主创新的责任和生力军作用,通过自主创新来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科技。不但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建设大型科技工程,还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市场的实际需求,面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社会人群的需求,提供社会市场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先进的适用技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科技服务、技术支持和物质保证。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引进技术与借鉴学习相辅相成,并不矛盾。自主创新强调只有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在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上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专有权。正确地把自主创新与争取外援辩证统一起来,表明在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并不排斥在借鉴、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才是对自主创新正确、全面的解释。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凸显人的创新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但没有否定人在生产力中的第一位因素的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而显示了,人在生产力中的自主创新突出作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的作用是第一位。因为科学技术的产生、创新、改进、提高都要靠人来推动,所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强调了劳动者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革新能力。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是强调了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技术的未知领域的创造能力,提高人对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情况,各国应对国际综合实力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压力加大,因而决定了科技资源不可能像一般的商品和金融一样可以自由流通可以全球化,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安全等利益问题。所以,国家之间的高科技交流的障碍是很难克服的,不仅科技人才流动困难重重,科学技术交流壁垒森严,既不可能自由流通也不可能全球化。一些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科学技术转让关卡甚严,也不可能全球化。技术先进的国家,对技术落后的国家所构筑起来的技术封锁、禁运壁垒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在技术保护上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防范措施,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封锁政策。1986年中国成功实施了“863”计划又叫《国家新技术研究发展纲要》,这个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一批智深科学家联名向邓小平建议“要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高科技事关中国在国际上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邓小平很快对这个建议作了批示,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此后,又实施了一系列的科学计划,这些科学计划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覆盖全部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化全过程。至今正是这些科学计划的实施无论是对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并在很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骄人的成就。这些科学计划的成功实施,都充分证明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自主创新作用。正是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决定作用和创新作用,才使得中国的这些科学计划能顺利实施,并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而且有些科学领域巳进入世界的第一、第二方阵。并在其中有了发言权。离开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这些成就,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极大提高,正因为如此,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人的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