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农业促农村发展
2009-07-02李幸华
李幸华
生态农业是强农富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生态农业促农村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多渠道筹集资金,抓好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建设。要突出抓好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等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交通、通讯、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场所等设施建设,完善和拓展旅游功能。同时,做到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确保“生态化”。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精品、生态农产品基地。按照“精品、生态、科技、示范”的农业发展战略,以精品、生态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从培育区域竞争力出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
争创生态品牌,强化农业的生态特色。把“走绿色路、创生态品牌”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按照“集中、整合、提升”的原则,抓好优质果树、栀子花、无公害蔬菜、韭菜、商品兔、观赏鱼等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品牌。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果、蔬等农业主导产业,突出“扶优扶强”原则,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生产,发展高科技农业、效益农业,从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企业与农户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利益新机制。
加快农业工业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弥补农业加工企业的空白,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企业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联姻,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特优产品。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营销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业务联系,加大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力度。
强化质量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一是加强对产前的管理,产前种子的种类、肥料的要求、农田土壤质量的保护等均要符合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二是加强对产中的管理,即要强化生产过程的农事操作,要求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少施化肥,慎用农药,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产品的污染;三是加强对产后各个环节,尤其是产后加工、运输贮藏等的管理,要按规范使用添加剂、防腐剂等。只有清洁的生产过程,才可能保证食品源头的“绿色”。
发展生态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建立生态观光农业基地,推进观光农业发展。一是在科技示范园、生态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城镇居民节假日到果园、菜园通过摘水果、蔬菜等自娱自乐的方式,充分享受农村的田园风光;二是举办诸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节”之类的活动,搭建促进农民增收的平台,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经果林、特色养殖等环保型产业;三是建设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高标准城市文明社区,建立若干个集吃、住、玩、游于一体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游农家果园、摘水果等方式打造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布依新寨,吸引外来游客旅游观光。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才会事倍功半。要结合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倡导科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提高生态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作者系贵阳市小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