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两到位”念好“十字经”
2009-07-02郑传楼
郑传楼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的70%在农村。国情决定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不关心农业,不关注农村,不关怀农民。
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对“三农”工作都作过重要指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10次印发了10个中央一号文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牵牛要牵牛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新的部署,牵住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念好“十子经”。
解决“三农”问题要认识到位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从长远来看,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粮食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同时粮食又是一种特殊商品,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发达国家往往把它当作政治武器,万一发生了战争、封锁制裁等重大情况,你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
要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势必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障。
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而我省农村人口高于八个百分点,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
解决“三农”问题要感情到位
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好《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精神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把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做到领导精力到位。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党政领导,要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进村入户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做到感情到位。干部必须进村入户,主动与农民沟通接触,与农民建立感情,了解百姓的需要和愿望,将文件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寻求适合乡情、村情的发展路子。
解决“三农”问题
要念好“十子经”
建设村级好班子。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创新、民主的好班子。
结构调整增票子。树立战略性结构调整意识,抓好结构创新,处理好稳粮增钱的辨证关系。
纵横修路通车子。千方百计组织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把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优生优育一孩子。走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切实贯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
发展教育出才子。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教育入手,抓住教育不放松。
防治疾病强身子。坚持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导思想,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加大宣传力度。
合理规划建房子。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降低新农村建设成本。
尊老爱幼好样子。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让儿童得到健康地、全面地成长。
邻里和睦一家子。基层党的组织要积极化解邻里矛盾,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形成一个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共同过上好日子。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共同过上好日子,归纳起来就是:让农民上得起学、治得起病、走得好路、喝得上水、找得到钱、睡得好觉、观得起景、作得到主、学得起艺、上得到网、看得到戏。(作者系省农业厅机关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