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的成语教学
2009-07-02王绪华
王绪华
成语是汉语言的一朵奇葩,其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灵活,为帮助学生积累成语,从小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打好成语这一基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单元安排了一定类别和规律的成语的读背。根据课标精神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大胆尝试,使学生对成语理解的深,掌握的牢。
一、灵活多样巧理解
1.充分利用插图的直观作用
成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色彩,喜欢图画的特点,加深对成语的理解,有些成语的意思通过看插图,就一目了然,不需要老师做更多的解说。如在教学“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时,可以让学生先借助拼音将成语读正确,然后仔细观察书中插图,画的是什么景物,通过看图,如果不理解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结果证明孩子们根据插图已基本理解四个成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地方会听到谁用过这些词语。从而对他们的引申意有所了解。
2.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成语也不例外,在教学“金风送爽、雁过留声、景色怡人、天朗气清”这组与秋天有关的成语时,正值丹桂飘香的金秋。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这组成语,我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感受秋风的凉爽,从而告诉他们这样的季节就是“金风送爽”,秋天的景色很美,令人感到特别的舒服,这就是“秋色宜人”,郊外的天气晴朗,空气清新,这就是“天朗气清”,一群群大雁往南方飞去,传来阵阵清脆的叫声,这就是“雁过留声”。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起来自然快。在课上学习这四个成语时,再引导大家回顾当天的郊游,唤回情感体验,并让大家用其中的一个成语练习说话,学生也不再感到困难。既能熟练背诵,又能简单运用。体验生活,功不可没,又如:教学“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这四个成语时,恰好班级中有一位大病刚愈的同学,我让他把生病期间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情况说说,这位同学很动情的讲了父母如何精心照料,如何劝自己勇敢乐观。全班同学深受感动,这时我说:“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当我们生病时,痛苦时,失败时,都是我们的父母为帮我们排忧解难为我们奔波劳累,这真是‘骨肉之情,痛痒相关哪,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比海深,比山还重,真是‘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相机出示这四个成语,并引导学生深情的朗读这四个成语,读熟后,回家读给自己的父母听,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
3.加强成语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每个单元练习中的成语有一定的联系,意思相近,类型相似,如:第二册中的“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与第四册的“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的景象的。在学习后者时,可以通过对前者的复习和理解来接受新知。同时也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些理解就会加深巩固,对新知的学习就会感到很轻松。
二、形式多样促诵读
四字成语在朗读上基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方式进行的,其实有些成语可以变换一下朗读的次序,根据成语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新的朗读形式。如:金风送/爽,雁过留/声,还可以这样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朗读既有利于理解成语,又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另外,针对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短、好动爱玩的特点,为避免反反复复的朗读会让学生厌烦,在朗读中引导他们时而放声读,时而低声读,时而表演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有些学生甚至将拍手谣、绕口令、小快板等也引进了课堂中,学生读背成语不亦乐乎!
三、多种途径学运用
成语的积累,少不了巩固运用。学生运用成语中,要引导学生在学课文、写话、读课外书、谈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中慢慢运用,以促其由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如在练习1“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教学后结束,接下来学习课文《秋游》。这一课,正好成为学生巩固运用跟秋天有关的成语的“用武之地”。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我问学生:“小朋友,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们马上想到了“金风送爽”。读到第二自然段“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孩子们脱口而出“天朗气清”。而在练习2“做做说说”,交流秋天的景色时,孩子们几乎人人都能自觉地用上一个或多个描写秋天景物的成语了。
另外,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写日记了,在学生的日记指导中我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学生也都能用上一个或两个成语说几句话,虽然稍显嫩稚,但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以上就是自己从事低年级成语教学的几点做法,成语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就地取材,灵活运用,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使学习成语成为孩子乐此不疲的事,帮助学生从小就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作者单位: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